【摘要】1960年前后,思维导图被创设,创设人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信息被人类大脑所接收,这一接收动作完成后,讲其储存在信息库中,其机构形式以放射性中心球体呈现,思维导图是其表现方式,以上是巴赞的观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有助于理清语文教学流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语文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思维导图的含义和其运用的意义,对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流程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有助于人们进行分析、认识和了解事物。其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清楚地记录,不仅有助于思维过程的扩展和引导,还对人们自我知识框架的建立起到促进的作用,在可视化表达作用下,使得知识和信息在个体间交流的形成。各环节间互相促进并提高。
在中职课程设置中,义务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对语言可以正确地进行理解和使用,注重开发和运用思维,对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成为高素质的人,是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所在。其目的的实现需要做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框架建构后,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其次,对文章框架结构进行把握;最后,对系统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进行领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语文课程活动中,同时这也是中职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本领。将思维导图贯彻到整个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这种环境下,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此外,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既有知识的调动,并通过对思维能力和语言技巧的运用,分析、理解课文,以课文为中心对活动进行积极合理地创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通过可视化形式对课文理解进行表达,实现知识由内而外的转化。所有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整体的掌握。
一、课前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对教师而言,可以辅助其进行课前教学设计。教师进行备课时,以对重难点的突出作为基础,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教学看法、观点等进行整理,从而得出教学思路和设计,有助于课件的制作,为上课做准备。一般来说,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他们心中几乎没有课前预习的概念,因此也没有开展过这项活动。教学实践中强求学生预习获得的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堂中预习十余分钟,并注意引导学生有效的预习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获得提高。
二、课上思维导图的使用
(一)辅助教师组织教学过程是思维导图对教师课上的作用
教师进行授课前可先把学生分成几部分,分好后通过思维导图开展抢答活动,对学生对既有知识展开思考及时地给予鼓励。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学习,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其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文章理解过程结束后,对自己独特的理解进行畅所欲言地表达。在师生间交流作用下,学生对课文就会有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将课程散文《我的母亲》进行举例,首先可帮助学生以“母爱”为中心进行联想,课上课下对与此主题相关的材料进行搜集,如歌曲、电影、故事等。对学生知识面进行扩展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同时,学生的亲力而为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接下来以《致橡树》课程讲授为例,众所周知,它是一首爱情诗,进行授课时,先吩咐学生对古今爱情类的诗词、作品等进行搜集并展开知识竞答,以此为引子,引出爱情方面的见解。为了观点的组织和理清,通过师生的讨论对思维导图进行建立,以整体作为出发点,有效推动了学生知识面的丰富和拓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如何使中职学生获得最大化的课堂效果,对教学内容实现最优的掌握,对教师来说,这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将思维导图和有限的时间进行结合,利用其开放式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展示,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学生很容易将课文内容和导图中出现的内容联系到一起,利用对知识点联系的了解,对课文脉络实现最大化地掌握。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与学生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都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表现,把握课文内容和主题时结合纵深两个角度,通过探讨,对思维导图进行构建。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增强。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学生可利用此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记录,可视化自己的思想。
三、课后思维导图的使用
思维导图对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过程的总结、评价和反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时,应紧密地结合课堂实际,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地总结,查漏补缺,并对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后,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并对教学设计、环节进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
结合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几乎没有学生进行课后总结与复习。思维导图作用下,学生课堂效率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对学生进行复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针对语文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利用提高了自身学习和记忆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
[2]朱小英,马德俊.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3).
[3]朱建军.世纪之争:重读,还是重写?——叶圣陶和黎锦熙写作观之冲突与融合[J].中学语文,2009(Z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