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6-04-29 00:00:00庄烨
课外语文·上 2016年9期

【摘要】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有中考制度下,却长期处于一种缺失状态,一直到高中以前,语文教学对诗歌的要求仅仅是背诵和默写,导致多数中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解读诗歌的方法。今天我将以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为例,来谈谈我们该如何去读懂诗词。

【关键词】诗词教学;深度阅读;自主学习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浅味

读诗词的第一步一定要扫清字词障碍,但又不可以像文言文一样要求字字落实,诗词的翻译讲究意蕴,所以在第一步,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诗词,在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词义,有不懂的可以做好记号,等会大班交流。在交流的环节,学生能通过上下文和自己的想象联想基本理解词义,对于个别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着重讲解。比如“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个句子就不能进行直译,翻译成将军白了头发征夫都流下了眼泪就闹笑话了,它属于诗词当中的互文句,这时可以提醒学生回忆学过的类似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学习新课的同时温故知新。通过这一个环节,学生基本能达到理解诗词字面意思的要求,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品味

词的意思我们读懂了,词人的身份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此时的词人是一名父亲,是一家之主,是一名将军,当他远离家乡来到西北边地,他的情感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下面就需要去深入文本,去品味这首词中到底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渔家傲》,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范仲淹?请抓住词中的景物和关键词进行分析。

经过独立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塞下秋来风景异”学生很容易能抓住“异”这个字,因为词人范仲淹是江南人,江南的秋天是山清水秀的,而塞北的秋却是荒凉萧瑟的,一南一北的差异难免会勾起思乡之情?同样能体现思乡之情的句子还有“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个拟人句,“无留意”的不仅仅是大雁还有戍边的将士。在这老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雁在诗歌中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很重要的意象。在《次北固山下》中就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来表达诗人王维的思乡之情,这种以文解文的能力,也是学习诗歌的又一个技巧。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句词理解起来有难度,连是随着的意思,四面边声随着号角声一同响起,号角声响起说明马上要打仗了,形式非常紧张,作为三军统帅不免要担忧这仗能打赢吗?从此以后百姓能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这句词透露出作者身为将军的忧国忧民之情。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又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孤独寂寞的范仲淹,面对长烟落日如此雄浑的景象,词人的着眼点却是一座孤城,给人以沧海一粟之感,孤独寂寞油然而生。

这首词中还有一层情感需要我们联系背景去好好品味,“燕然未勒归无计”。东汉时期,大将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里,直到燕然山刻石记功才回,“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但是由于宋朝积贫积弱,边防空虚,一败再败,延州成为孤城,延州是西夏出入要塞,战后城寨被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所以“燕然未勒”抒发了词人未破敌立功,壮志难酬的情感。

三、深味

我们读《渔家傲》不仅读到了一位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范仲淹,这时的范仲淹他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更读到了一位作为一军之帅的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人们常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人之常情的秋思,但范仲淹的秋思却不仅仅这样,所以接下来要带领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去体味不一样的范仲淹的秋思。在这里进行对比的是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和《岳阳楼记》选段,比较《江上渔者》《渔家傲》《岳阳楼记》中,不论何种境遇,词人始终不变的思想情感。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江上渔者》这首诗很适合放在这儿进行对比阅读,诗歌的意思非常浅显易懂,学生也能很敏锐地抓住“江上人”和“君”对待渔人不同的态度,“江上人”只看到了鲈鱼的鲜美,而诗人范仲淹却看到了捕鱼人出没风波里的艰辛,所以能看出范仲淹始终不变的思想情感忧国忧民,用《岳阳楼记》的话来讲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思想一直贯穿于范仲淹的诗词创作中,这就是为什么范仲淹能在浓浓的思乡之情里面,还能有这样拳拳的爱国之心,让秋思主题的诗词不再这么狭隘。这便是范仲淹式的秋思: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渔家傲》这首词可谓是有了很全面深入的理解。此时可以给学生留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范仲淹”为主题,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完成一个课题研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也可以先给出一些参考题目:

1.《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

2.《出征诗人的乡愁》

3.《范仲淹的眼泪》

通过《渔家傲》这首词,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范仲淹其人其文,更是掌握了一系列学习诗词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抓住景物,结合诗句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2.抓关键词去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可把标题作为解读诗歌的抓手。

4.要关注诗词的背景。

5.通过分析比较,探寻词人思想脉络。

总之,诗词教学的路还很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