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的策略

2016-04-29 00:00:00何培培
课外语文·上 2016年9期

【摘要】本文旨在就目前培养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这一要求突出了新课标对初中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视。然而诸多调查问卷、访谈显示,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相对较差。

一、初中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的阅读量较少,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效率低下。(2)阅读面窄,阅读内容和形式单一。阅读内容主要以名著为主,类型化阅读的趋势明显。(3)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教师和家长的必要指导,阅读方法单一,盲目自主。

二、培养初中生自主阅读习惯的策略

课外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教材文本的阅读,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及细致的文本解剖,炼字炼句,精彩赏析,反复练习,琐碎且缺乏对文本整体美感的体悟。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地阅读、体会文章本身的美,提出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逐渐产生厌倦之心,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没有兴趣去做,也很难在课外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转变思路,安排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自主阅读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并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觉阅读。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重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时间有限,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点燃,就会主动探索、汲取知识的养分,自觉地阅读和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早读和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积极开展“早读经典诵读”“课前五分钟趣味语文故事会”“学生自主演讲”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大声朗读。通过大声朗读,不仅能够有效记忆经典文章和诗词,而且通过部分同学的展示和引领,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2.增加独立阅读时间。可利用每周作文课开设一节自由阅读课,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阅读体验,而不应该以教师和教参的见解替代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在阅读课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阅读,还原阅读本身应有的姿态,剔除所谓中心思想,主题分析,段落大意等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去任想象驰骋,自由读书和思考。除此之外,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可多设计阅读类作业,进一步增加独立阅读时间。

3.讲故事,也是一种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做法。教师在起始年级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讲故事、复述的能力,可以提前布置讲故事的内容、主题,让学生提前阅读、搜集、整理资料,随后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展示,再让学生点评,及时改进,每学期每人循环一次。这类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主动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穿插讲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深入阅读。

4.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拓展阅读,推荐优秀读物

由于初中生现阶段认知水平有限,阅读面窄,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相对单一。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及思想状况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在不同阶段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给学生多元化的选择。推荐读物内容要尽量丰富,体裁多样,形式多样。既可以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名著,人物传记、优秀短文、小说、经典诗文,也可以是视频资料,如《百家讲坛》《大师》《纪实》等,只要是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优秀阅读资料,皆可以推荐。

5.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

(1)学会做读书笔记。

多数学生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但方法意识薄弱,读课外书大多是为了消遣、调节和放松,或被故事的情节性吸引,能静下心来仔细体会、做笔记的学生并不多。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尽量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圈点批注,做佳句评点,写心得体会,会对文章内容或写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将知识、思想不断内化,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初中生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毕竟有限,选择恰当的读书方法不仅能够节省时间,也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首先,巧用泛读、浏览、略读的读书方法。对于时事报刊、新闻、长篇小说等,如无须了解详细情节,可以采用以上方法。

其次,根据具体需要,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对于名家名篇及经典读物,要细读,精读,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意境及写法等,圈点批注,做好读书笔记。

再次,阅读的文体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阅读小说故事,抓住情节;阅读散文诗词,关键要领悟意境,品味语言;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了解论点论据。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编辑: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