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对细节重新审视,有助于构建富有活力的中职语文课堂,转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意识。以细节为触点,精心设置预设性细节,适时调整即时性细节,巧妙应对偶发性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智慧的分享和碰撞,促进课堂活力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细节;中职语文;课堂活力;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应用为导向,“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创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为依归,中职语文课堂日益强调自主、合作、开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在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这充分彰显了课堂的生命活力。
课堂中充满各种各样的细节。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实现课堂活力的动态生成,有赖于教师对课堂细节的艺术处理。正确关注、认知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并加以区分,恰当预设、引导与调控,这不仅是课堂活力精彩生成的关键所在,也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以课堂为中心,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细节依托于课堂而存在。课堂细节是指形成于特定课堂教学情境中,构成教学行为的细小环节与情节。根据细节在课堂中的发生形态,我们可分为三类: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有意识设计的细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即时应对与调整的细节;课堂中突发的、偶然的,需要教师及时应对的细节。细节虽然小,但可以见出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各种显性的或潜在的细节进行审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构建富有活力的中职语文课堂
课堂细节往往是真实的,充满质感的。教学中,从课堂存在的各种预设的、即时的与偶发的细节出发,能够破除语文课堂单调乏味的困局,使语文教学从静态转为动态,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让课堂获得源源不断的活力,充满生机与张力。
(二)有助于转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教学中,以细节为切入点,注重对课堂中师生的各种显性的、隐形的细节进行个案观察与研究,有助于引导教师从感性走向理性,以一种理论的自觉审视细节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确立以生为本、富有活力的教学理念,并能够据此不断调整、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学中,关注教学细节,也是对学生知识、情感、态度、生命的关注。教师对课堂细节的艺术处理、智慧处理,能够使语文教学过程由单一转向多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体验课堂。
二、以细节为触点,探寻中职语文课堂活力的生成策略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以细节为触点,以学生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对各种预设的、即时的与偶发的细节区别对待与处理,能够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智慧的分享和碰撞,促进课堂活力的动态生成。
(一)精心设置预设性细节
精心预设,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精心准备,要事先筹划”。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对话、讨论、交流、拓展等环节,都可以进行精心预设。以导入为例,这是课堂的关键一环。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中的细节如果能够精心预设,可以激活课堂活力,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课堂。
怎么导入,导入什么,教师可以有多种选择。我们可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为例进行观照。这是一篇新闻特写,怎么样让学生对香港回归产生一种切身的体验,并迅速进入新闻现场,在导入环节,笔者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性的介绍,而是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从网络中选取1997年香港回归的相关照片,并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向同学们进行介绍。这样的导入既处于教师的精心预设中,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易于使学生迅速进入当时的事件中心,了解香港回归的相关历史背景。
诸如此类的预设性导入,可以让学生激发起自身的探索欲望,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发现,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来,这恰恰是课堂精彩生成的第一步。
(二)适时调整即时性细节
即时性细节是基于课堂进行中生成的细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有效地调整一些即时性细节,以完成师生间思想火花的碰撞。问题是,教师如何适时调整?这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即时性细节,进行不同的指导。
首先应该发现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让学生对事物保持一种自觉的、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和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比如在执教《化装舞会》时,我们可以研判题目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兴趣点,这是一个即时性细节。在解题时,我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讲讲自身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出问题,“化装舞会有没有更深的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怎么看待”。这种基于学生兴趣生成的即时性细节,如果处理得当,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活力的动态生成。
其次应该关照学生的需求。教学中,学生的“需要点”往往是隐性的,需要教师以智慧的眼光去发现。课堂教学中,许多即时性细节是基于学生的需求产生的。从学生对知识的心理需求出发,适时调整这一类细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我们仍以《化装舞会》为例,在讲到父母举行的化装舞会时,作者提到了“洛可可”风格,但是文中并没有深入解释。学生在研读课文时出现了知识的盲点,有同学小声议论,“什么是洛可可”?如果教师顺着这个细节,对洛可可的风格进行讲解,无疑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上层社会的奢靡,也可以在对照中深入体会穷人艰难的处境。
再次应该正视学生的困惑。在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性细节中,有许多基于学生的困惑生成,教师如果细心捕捉这一契机,抓住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悟。我们可以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为例,课文从生态、生产两个方面介绍荔枝。在讲到荔枝的生态时,学生很容易发现作者由外壳,写到壳膜,再到果肉,这是遵循了对事物的观察认知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下面应该写果核,但是作者插入了荔枝的贮藏,学生在研读时出现了困惑,这样似乎有悖于文章的写作顺序。面对这一细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荔枝的贮藏与果肉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荔枝果肉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前文所引用白居易关于荔枝果肉易变质的文字。
(三)巧妙应对偶发性细节
真实的课堂教学具有生成、开放的特点,而课堂的动态生成又有多种原因,“有的动态生成,是由于某个知识点的多元理解与阐释;有的动态生成,是由于课堂上学生偶尔出现的错误答案;有的动态生成,是由于某一个偶发事件”。作为其中之一的偶发性细节,正是课堂中不得不注意的重要细节。实际上,教师无论准备得多充分,都无法全盘把控课堂中的偶发性细节。所以,我们应该对其有正确的研判与认知,巧妙引导与应对,使其成为教学中的契机,带给课堂意外的精彩。
比如在学习胡适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时,里面提到作者幼时患了眼翳,母亲听说用舌头舔眼睛可以把病治好,竟然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病眼。笔者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深情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他母亲真傻”,意外的话语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面对他们对母爱的“亵渎”,笔者并没有责怪,也没有按照预设的环节进行下去,而是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他们大都谈了生病时母亲送自己去医院的事例,笔者趁机引导他们体会孩子生病时母亲的焦急心情。很多学生都对母爱深化了认识,那个爆出意外话语的同学也表示,如果换做是他母亲碰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如此处理偶发性细节,常常能把错误生成美丽,让课堂在意外中收获别样精彩。
综上,课堂充满细节,细节让课堂更加精彩,更具活力。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以课堂为中心,对细节重新审视,正确认知,准确研判,并能根据不同的细节形态,进行精心预设、适时调整、巧妙应对,我们定能激活课堂活力,让课堂精彩生成,让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成荣.江苏省中职、五年制高职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报告[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高帆,李秀华.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卞丽娟,女,1982年生,学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