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一道桥梁,让初高中语文畅通无阻

2016-04-29 00:00:00张跃
课外语文·上 2016年9期

【摘要】初高中语文存在着教法、学法等诸多差异,高一新生无法一下适应高中学习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初高中语文衔接策略,做好衔接教学,有助于让语文学习实现平稳过渡。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语文;差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高中课改是初中课改的延续和发展。初高中课改理念有明显差异,再加上教材编排、教法学法等诸多不同,致使初高中语文无法实现无缝对接,使初入高一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坎坷难行。所以,如何搞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让语文学习之路畅通无阻,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弄清初高中语文差异是做好衔接教学的前提。笔者分析,差异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理念的差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这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大纲》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上,更强调工具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更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语文人文性特点:更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

(2)初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上的差异。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以单元为单位,重视拓展性,注意知识的广度。另一方面,受中考的制约,教师往往更关注基础知识的反复训练。高中语文教材以模块、专题为单位,没有知识的延伸。可见高中语文更重视阅读文章本身,在对文本的阅读、鉴赏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和美感,逐渐增加自己的思想深度,形成各种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初高中教学重点的差异。初高中在教学重点上有很多明显的不同,例如现代文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则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文言文方面:初中要求“理解基本内容”,高中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作文方面:初中要求“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高中则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很明显,高中比初中能力要求都增强许多。

(4)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初中阶段注重积累,学生注重课堂笔记和课堂作业,主动学习性不高;高中阶段,学生在自主积累的基础上,还要主动安排课外阅读、练笔时间,养成善于发现和感悟自然、社会、人生的思维习惯,强调培养、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帮助高一新生快速地完成在语文上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教师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高一新生的衔接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要了解初中的教材教法,明确高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当前,初高中教学基本上各自为战,很多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材,在教学时造成学生的无所适从。高中教师也要对初中课标和教材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兼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同要求和目标,树立全新的语文学习观念,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精心设计衔接课,帮助学生逐渐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高一新学期开学时,教师应该安排一定课时的“衔接课”,帮助学生逐渐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安排“衔接课”应注意以下几 点:

1.根据学生实际,精心编写衔接教材。适合学生实际的衔接教材才是最好的衔接教材。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中考是各大市自主命题,其思路也不尽相同,现有教辅难以体现较好的普适性,致使衔接教学有效性降低。所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衔接教材,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

2.注意初高中教材本身的关联,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高中的“语基”已由识记辨认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变为联系具体语境的语言辨析运用;文言阅读已由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变为“言文并重”;现代文阅读已由教师指导下的浅易材料的初步理解,变为对艰深文本的鉴赏性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比如初三学习的《沁园春·雪》,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教学要求不一样,但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的诗词中引入。在阅读时,巧妙利用比较阅读:同一作品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同类题材作品比较与质疑,老舍《济南的冬天》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创设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同时着实拓展延伸了学生的学科知识。

3.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框架,填补语文知识上的脱节之处。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原有的知识体系快速而有效地纳入高中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补充初高中语文知识上的脱节之处(比如语法知识),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第三,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做好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本身学业课程繁重,而课文篇幅长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因此我们必修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实现自主自觉学习,让学生回归本位。

总之,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初高中语文间架一道桥梁,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让语文学习畅通无阻。这必将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赵志昇,丁丽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跃,1982年生,江苏徐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供职于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工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