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英国思想家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是的,读书可使人明智,使人深刻,使人进步。对组工干部而言,甘于“低头拉车”、会干事是基本功,学会“抬头看路”、善读书更是必修技。
眼下,大部分干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忙于工作,“停下来”“歇一歇”静心读书的机会很少。而书中所蕴含的内敛、克己、谦恭之人格特质和品行道德,守静笃、远奢华的行事风尚,恰恰是当前所亟需发扬的。最近读了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书中讲述了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的故事。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生活中追求的终极目标。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区,便开始它们的幸福生活。直到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每个人的反映截然不同。文章主要围绕“奶酪”的获得、拥有、失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由此产生迥异的行动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及早嗅出变化的气息,迅速开始行动?还是像哼哼那样因为害怕变化,否认和拒绝变化?或是像唧唧那样认识到变化可以使事情变得更好,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
在如今的时代,改变才是唯一的不变,在变化莫测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积极应变,才能够最终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奶酪"。在现实生活中,“迷宫”代表了我们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而“奶酪”则代表着我们努力奋斗、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标。文中的“奶酪”不是谁把它拿走了,也不是突然消失了,而是小家伙在享受美味“奶酪”时却忽视了“奶酪”每天在减小,乃至最后消耗掉。通过这书传达的概念只有一个:你必须用务实的态度去面对变化的现实。也许我们在心底里都害怕变化,但我们又必须适应变化,对变化除了主动出击外,还要勇敢地去面对。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外在的变化是一种必然,平时要勤于思考,培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并在变化来临时从容应对。每个人一生都会有变换多种岗位的工作经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时刻充满工作激情,保持危机意识,有着灵敏的嗅觉和积极的行动,并像“唧唧”一样正确对待外界的客观变化,不断进行心理调节,找准自己的定位,把心态与外界变化调整到同频共振上来,简单地说就是“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自己”,以最好的心境去工作和生活。
仔细想来,我自己以前也曾扮演过“哼哼”的角色,喜欢在安定的环境中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躺在自己的那块奶酪上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缺少主动思考、创先争优的热情和动力。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着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要求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为岗位添彩,为工作助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谁动了我的奶酪》恰如一部思想上的永动机,时刻提醒我思维观念要始终保持动态变化,更要坦然面对和接受各种变化的挑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不仅要对本职工作、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同时,更要对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的细微变化做到未雨绸缪,超前思考、主动思考、提前预判,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从而将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到位,在不断的充实和自我完善中寻找更大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