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思路调整初露端倪

2016-04-29 00:44
公民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可读性导刊

从《公民导刊》第12期上读到报刊社指导委员会举行第14次会议的消息,对导刊将改版升级充满期待。其实,变化已在第十二期导刊初露端倪。

头条《新常态好状态》就有特别之感。四篇文章报道了万州等区县人大工作的新办法新经验,本身就引人注目。但更为引人之处是栏目的编排。与每篇报道相配,还有一篇对当地人大领导同志的访谈,分别冠以“现象”与“思考”小栏目串联,构成四组深度专题报道,体现了编者的用心。

现在,将新闻事件配上主角访谈,对其背景作介绍,对其意义作点评,对其内涵作解读,画龙点睛,自然就把读者的目光引向深入,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组合报道增强了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导刊提升指导品质目标作出了新努力。

加强地方性法规宣传是导刊改版升级的重点之一,本期法规宣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尝试。

《重庆修订低保条例:淡化城乡区别》一文,对条例修订进入一审作了实时报道,突出报道了法规修订的意义和重点、亮点,引人关注。

如果说这种宣传方式尚属传统,那本期两组《视觉》图片报道则颇有新意。《历史的印记》宣传的是新修订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形象主体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非遗”坚守者》关注的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实施情况,形象主体是人。两者都选取了最适合图片表现的角度切入,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引起人们对依法管理村鎮规划、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

法治宣传也可以远离枯燥,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宣讲法规故事、描绘法治人物、直击执法现场的视觉作品在导刊中出现。

社会栏目里文萃缤纷,颇具可读性。其中一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派出所”》读来更有兴味。像这样的法治史料能够多发掘一些奉献给读者,就能把可读性与专业范儿结合得更好了。

执法检查是人大规格高、力度大、触及深的监督活动,专题报道如何一改摘抄检查报告的习惯模式,报出气势,曝出焦点,写出感情,值得研究探索。

假如,本期义务教育条例执法检查报道,从浩瀚的材料中拎出“零门槛”、“营养餐”、“大班额”、“书包重”这样几个既鲜活又内涵丰富的话题来谋篇,展开对义务教育进展和困境的述评,突出对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关注,传达检查组针对性强且比较具体的意见建议,文章可能更引人和耐看。

如果呼应最近实施精准扶贫、限期脱贫的形势,把主题集中到义务教育扶贫脱困上,文章的份量就更不一样了。

特邀审读 杨颖嘉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可读性导刊
可读性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专题报道
房地产导刊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房地产导刊
专题报道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