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梅瓶造型源流

2016-04-29 08:23张超
牡丹 2016年11期
关键词:酒具梅瓶储水

张超

梅瓶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直到今天依然广为人们所喜爱。梅瓶是一种造型优美、体态悠扬的器物。对梅瓶的源流进行解析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梅瓶艺术风格的成因及其所包含的文化特质。

一、梅瓶名字的由来

梅瓶以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形成优美的造型。梅瓶所拥有的优美造型和实用的设计以及周身较多的变化处理手法所产生的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备受推崇。

梅瓶的名字出现的比较晚,据民国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追根溯源,在宋人袁文写的《瓮牖闲评》中有“今人盛酒大瓶谓之京瓶”,所谓京瓶就是经瓶。

梅瓶与经瓶有着一段历史渊源,而经瓶名字的由来又和讲经制度有关。经筵是中国古代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始于汉代,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在讲经结束之后,皇帝总要设宴款待讲师及参与这一活动的众多官员,以示君臣互学、团结友善的气氛。筵在古代是一种坐垫,所以座位称筵,由于讲经活动最后一项是酒宴,所以,讲经的筵席到后来成为了酒宴的代名词,而形成了一种关于酒的行为文化。讲经制度及讲筵制度也就是经筵制度,派生出了讲筵用酒,这种专盛讲筵用酒的酒瓶就有了一个特殊名字,即经瓶。

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原因经筵制度被废止,然而经瓶的特殊造型备受文人士大夫所青睐而被用来插花。梅干的那种瘦骨嶙峋配以造型婀娜的经瓶更显得韵味无穷,因而被冠以另一个更诗意化的名字——梅瓶。久而久之,“经瓶”反而被人们淡忘了。

二、梅瓶的出现与演变

梅瓶和其他器物一样,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梅瓶起源于中国北方,它的出现与宋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游牧民族豪放、粗犷的性格和丰富的想象力才使梅瓶得以出现,并在宋、辽、金、元这个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逐渐南传。经过明、清两代,直到清末期“梅瓶”这个被文人冠以的美誉,才成为现代人们对这种器物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

契丹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后因经济发展建城而居,乘着当时五代之乱,抢夺汉人,引起契丹内部分化,一部分契丹族人积极学习汉文化,模仿汉族的统治方法逐渐进入了初级文明的阶段。契丹人通过向汉族工匠学习,逐渐掌握了制瓷技术。但是,由于契丹人长期处于“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状态,在汉族定居状态中演变出的陶瓷器型显然不能满足契丹人的需要,于是契丹人结合自身需要生产出一种储水器,也就是现代陶瓷界所称的“鸡腿瓶”。鸡腿瓶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腹、上粗下细,周身布满弦纹。在辽代墓葬中的壁画上,可以清晰看到契丹人使用鸡腿瓶的画面。鸡腿瓶在出现之初是为了方便契丹人运输和储藏水的工具,因此,鸡腿瓶在造型上设计的稍显倒梯形(如图1所示),其口部为短颈且出水处比颈部较粗,这样在颈部系结就不会脱落,腰部的倒梯形可以使套在上面的带扣越套越紧。修长的瓶身也符合人们背水的需要,小口装水不容易洒,丰盈的肩部盛水更多。

随着契丹人筑城定居,辽代的契丹人从以渔猎为生的游牧生活渐渐开始适应定居生活,前面提到契丹人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生产陶瓷用具,如仿照革囊造型制作马镫壶(如图2所示),这时期的鸡腿瓶开始向扩肩、腹部细长方向演变。

通过辽代墓葬壁画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鸡腿瓶与梅瓶是同时存在的,辽道宗大安九年(1093年)的张文藻夫妻合葬墓中的壁画,反映了这一事实。这幅童嬉图,主要为茶道内容,画面中心的桌子上摆着一件短腹梅瓶,在桌下的矮几上摆放着一件腹部修长的鸡腿瓶,这两支瓶子都用泥封口,可以看出當时的鸡腿瓶已经分为长腹和短腹两种装酒的酒瓶,且短腹的梅瓶可以放在桌案上。从这幅画可以得出两个很重要的信息,也是前面提到的内容,第一,为什么短腹的梅瓶可以摆上桌案,而长腹的鸡腿瓶不能呢?因为这时辽代的贵族已经摆脱了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转而使用座椅,从人坐着的视平线来观察周围的器物可以发现,周围的器物只要是摆在桌上的,一般都不会比视平线高。并且从使用的角度上讲,比视平线高的器物坐着使用起来并不方便。所以,在起居习惯发生变化之后,鸡腿瓶就渐渐演化成了短腹的梅瓶。第二,证明了短腹梅瓶此时就是陶瓷酒具,短腹梅瓶正是该器型是酒具的最好证明,用盖封住的瓶口符合当时酿造黄酒的习惯,考虑到该墓同时出土的两件绿釉鸡腿瓶在造型上已经与现代梅瓶造型非常接近,且瓶子里盛有枣红色类似于酒的液体,这样就可以得出短腹梅瓶此时已经作为酒具的结论。

三、梅瓶的功能

前面提到梅瓶是一个实用器型,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现有的资料展开分析,梅瓶的功能包括储水器、随葬器、陈设器、酒具这几种功能。

储水器:梅瓶的前身鸡腿瓶作为储水器,在契丹人过着游牧生活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这种卷口、宽肩、长腹、窄底的造型便于储水,且便于携行,给当时的游牧民族带来了很大帮助,并且为后来梅瓶的造型打下了基础。

随葬器:梅瓶还作为明器被广泛发现,广西桂林发现的明靖江王朱江扶墓就出土了大量梅瓶,这些梅瓶里有的放着中草药。有的放着粮食,有的放着铜钱,还有的存放着酒,这些冥器就是希望墓主死了之后在极乐世界里还能享用这些粮食、酒、铜钱,反映了当时的墓葬制度。

陈设器:前文提到过,梅瓶名字由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功能性发生变化,梅瓶从容器过渡到了陈设器。随着社会发展和陶瓷工艺美术的技术进步,梅瓶渐渐有了装饰陈设的功能,元代梅瓶一般是以窖藏和传世两个形式流传下来,人们将梅瓶作为一件珍贵的器物埋藏在地窖中,以避免战争和灾难的破坏。明中晚期后,梅瓶的陈设作用越来越明显。到了清代已经很少有梅瓶在墓葬中出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廷传世文物中,有大量来自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粉古彩、单色釉梅瓶,这说明它们已经成为宫中很重要的陈设器物。

酒具:梅瓶作为酒具的用途在一些梅瓶瓶身的铭文上可以看出,如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两件带有铭文的磁州窑产梅瓶“清沽美酒”经瓶与“醉乡酒海”经瓶,这两件梅瓶一件小口宽肩,一件小口溜肩,两件瓶子白底黑花,造型古拙且挺拔俊秀,以开光的分别手法书写“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使人光看题字便有几分醉意,这些字更加明确了梅瓶的作用。另外,还有些铭文从侧面反映了梅瓶作为酒具的功用,如明代堆雕天长地久款青黄釉陶梅瓶,该器素胎,通体青黄釉,肩部以堆贴的手法做出“天长地久”四字装饰。该器为明器,其瓶身四字“天长地久”是取了“天藏地酒”之谐音,这就表明梅瓶在此时同时有祈福和储酒双重功能。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酒具梅瓶储水
梅瓶
钧瓷梅瓶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种类丰富的酒具
只给1升水强迫节约
“座右铭”原为酒具
9省市12批次储水式电热水器抽查不合格
千金之宝蝴蝶杯 美酒斟满彩蝶飞
直液式储水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