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战略下的马边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16-04-29 00:44高文香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发展对策

高文香

摘 要:马边县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区域,但当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产业优势明显,因此政已府将旅游扶贫作为重要的战略。马边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受资金、基础设施、教育等限制,旅游扶贫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为此,要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部门合作,深挖特色旅游产品,加强品牌营销。

关键词:旅游扶贫战略;旅游开发;发展对策;马边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3.15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3-46-03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是四川省三个民族自治县之一,总面积为2382.93平方公里,人口21.63万,其中彝族约占47.4%。由于地处偏远、交通条件差、山多地少和教育文化落后等原因,马边经济仍然比较落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77%,但是县域内有多种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彝族文化风情旅游资源。1981年国家就开始对马边进行扶贫,但到2014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8796户,共30586人,贫困发生率约为17.31%,农村“三房户”和住房条件差的贫困户尚有9066户,马边县成为四川省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之一,因此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央纪委定点帮扶对象。

一、马边旅游扶贫战略的确定

马边县贫困人口人数多,贫困程度也远高于四川省其他贫困重点县的平均水平,尽管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但由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落后,马边扶贫效果不显著。现通过对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现状分析,政府已经确定将旅游业作为马边扶贫的主要战略。

(一)马边旅游资源丰富

马边有丰富独特的生态资源、地貌资源、水文资源和人文资源。马边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1.8%,山、水、林景观丰富,生物物种多样,有大熊猫、小熊猫、水鹿等国家级的珍稀保护动物和珙桐、连香树、桫椤、银鹃等珍贵树种,生态旅游环境优越。此外,马边有高山深谷地貌景观和大片的喀斯特与丹霞旅游地貌资源,如暴风坪的喀斯特大泉、靛蓝坝的白垩系厚层、块状红砂岩与古文化遗址和地质遗存都是高品质的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与此同时,作为长江的二级支流的马边河河口以上一段因落差大、水流急、景色秀,被誉为马边河的“小山峡”,腹内更有多处矿物质含量极高的温泉。最后,马边作为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独具特色的民族节目和独特的建筑、起居、服饰、手工艺品、宗教信仰、婚俗、丧葬、酒礼歌,其中彝族热布、毕摩经诵、阿依美格等被列为四川省和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马边一、二、三产业落后

由于历史、地理等等原因,马边县的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教育

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副产品商品率低,一二三产业都比较落后。据统计,马边县2013年第一产业为68064万元,第二产业为126582万元(含工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为82677万元。目前占经济主体的农业基本上形成“林、茶、畜”三大支柱产业的雏形,由于农业涉及的领域不广,对贫困人口致富增收的贡献有限,同时传统农业产业也存在结构单一、规模小、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等弊端,遇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政策调整、家庭变故等因素还极易造成返贫现象,所以依靠农业进行扶贫较难,也不利于巩固原有的扶贫效果。马边经济尽管有所发展,但仍然远远落后于中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20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069元。

(三)旅游扶贫的优势明显

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旅游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与其他旅游扶贫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凭借强大的市场优势和强劲的造血功能有效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依赖,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只需要适量投资,就可以将当地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文人景观转化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获得较高的收益。还有一方面是旅游扶贫具有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可带动当地多个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最后一方面,有利于游客与当地居民信息互动,旅游客源的有序流动会在科学技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经营管理方法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居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全面提升居民素质,实现精神扶贫。

二、马边旅游扶贫战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马边县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通过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文化程度低等。

(一)财政收入有限,旅游资金缺乏

要发展旅游业首先需要资金支持,而马边县自身财力十分有限,尽管马边县近年来经济有所发展,但是整体经济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测算,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仅处于四川省3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等水平,2014年马边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仅为2.7亿元,如何获得一定的旅游发展资金成为马边旅游扶贫的难题。

(二)基础设施差,旅游配套不健全

旅游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旅游设施,马边县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低,加上区位条件差导致建设成本高,使得游客进入性差、旅游配套功能也不健全。交通方面,全县没有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外联通道仅有G348线(原省道103线)和马新路与乐山中心城区、宜宾市屏山县、凉山州美姑县连接,且存在距离远、弯道多、等级低、路况差等特点,县内交通也存在路网不合理、道路建设标准低、安全设施差,还有26个乡村不通公路,道路建设影响了游客进入。通讯、邮电建设也较为滞后、部分景区甚至无法与外界联系。旅游娱乐设施、住宿设施和购物设施也存在数量少、档次低等问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三)多部门协同难,旅游扶贫效率低

旅游与扶贫都需要牵涉到方方面面,加上返贫任务艰巨,马边旅游扶贫管理难度更大,但是目前在旅游与扶贫工作部门协同难、多头管理和重复领导现象严重。在马边旅游扶贫中需要在多个方面考虑工作的协调性和旅游扶贫的高效性,重点解决如何获得更多外界的支持与帮扶、充分利用来自多个方向的旅游扶贫力量;如何整合现有的资金、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用;如何统一旅游规划,加速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度,提高旅游扶贫开发进程;如何利用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问题。

(四)居民文化程度低,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程度低

马边贫困人口不仅多,且呈现资本、知识、技能贫困叠加的现象,当地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四年左右,也没有掌握必要劳动技能,要他们深层次参与旅游很难,居住地点偏僻和旅游知识缺乏的贫困人口更容易被排除在受益层面之外。目前马边已经认识到旅游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在实践中对旅游与扶贫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容易将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等同于贫困人口的发展,对贫困人口的受益模式、旅游的收益分配机制以及如何提高贫困人口的受益程度都还缺少自己的思考。如果贫困人口参与程度低或受益程度低,旅游扶贫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五)旅游缺少区域联合和产业联动开发,影响脱贫致富的步伐

旅游扶贫具有很强的黏合效应,能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但从现期的马边旅游扶贫因缺少旅游区域联合和产业联动开发,制约了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潜力,也影响脱贫致富的步伐。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过分依赖自身资源,单打独斗式的开发,不利于实现区域优势。同时缺少产业联动开发,不利于形成产业优势。如:当地特色花卉、特色林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农作物不能转化为景观资源,农副产品、传统食品加工业不能顺利转化为工业旅游资源,传统农业因此无法向旅游农业转变;尽管现有旅游对马边“林、茶、畜”等农产品只有较为初级的利用,但当地农副土特产、传统手艺品和传统食品还是不能转化为旅游商品,产品附加值较低;第二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开发少,不仅购物在旅游中的比重很低,而且旅游竞争力低、销售产品网络不畅通也会影响当地旅游产品的销售,无法带动当地多个产业的发展;马边民族文化与旅游联合开发鲜少,彝族的“火、歌、舞、酒”的魅力无法发挥,特色文化产业无法成型,旅游业娱乐成分明显不足。总而言之,马边不仅旅游产业链条短、而且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影响区域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六)产品缺乏特色,市场吸引力低

通过旅游资源评价,马边县旅游资源品味高、丰度高,但区位差,因此要吸引更多游客,就需要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由于对目标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到位,对竞争格局缺少分析,对自身资源的缺少认识,因此马边推出的生态旅游和民俗风情游,在四川省旅游市场上特色不够鲜明,竞争优势不明显,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如果未来在旅游产品创新不够,仅依赖现有的生态游和彝族风情游,将会影响马边旅游发展的后劲。

三、马边旅游扶贫战略下旅游开发策略

马边已经将旅游业作为扶贫的主要战略,并以此作为启动新一轮旅游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力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全面进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与旅游产品投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马边自身财力有限,因此需要多方筹措旅游发展资金。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贫专项资金,抢抓中纪委、四川省纪委定点扶贫和扩权强县试点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四川省级乐山市级等帮扶资金。二是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增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文化发展资金,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形象宣传、旅游招商、文化古迹保护等工作。三是招商引资,吸引个体、私营经济、企业等各种经济成份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参与马边县的旅游开发。

(二)完善基础和配套设施,改善旅游环境

马边处于旅游开发初期,旅游设施十分薄弱,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旅游设施,改善现有旅游接待条件。首先要改善马边的交通和景区建设,在旅游扶贫重点项目中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通往外面主干道的道路升级和县域内的道路建设,保准交通的通达和畅通。其次加快邮电、通讯系统建设,保证景区的信息全覆盖。三是要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不同层次的住宿、旅游娱乐和购物设施,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四是加强对旅游扶贫村的厨房、垃圾污水的处理和改造,并利用扶贫项目建设资金对停车场、家庭旅馆、土特产超市、特色农业园等进行扶持。

(三)加强部门合作,提高旅游扶贫效率

旅游和扶贫都是综合性产业,加强部门合作有利于宏观决策、部门协调、公共产品的提供和筹集资金的效率,有利于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一是统一出台相关政策助推旅游扶贫,在财政补贴、建设资金、银行贷款、税收、企业管理权限、外贸出口等方面给旅游扶贫项目予适当优惠,在对信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有效援助。二多渠道获取旅游开发资金、统筹使用和规范管理资金,并对现有资金统筹规划,发挥资金效用。三根据旅游建设进程,对辖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景区建设、信息化建设、基础教育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并用旅游扶贫发展规划来统筹其他规划,统筹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等问题。

(四)多管齐下,确保贫困人口受益

如何提高贫困人口受益和受益程度成为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政府不仅要调查居民参与旅游业的能力和障碍,加强旅游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而且也需要通过扶贫试验区的建设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居民的参与旅游意愿。实践表明,当地居民受益和受益程度和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也与他们参与旅游业的方式和密切程度有关,因此在优选选择本土化的旅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选择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也很关键。每个旅游扶贫区可以根据旅游资源、居民参与意愿、参与能力酌情选择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如直接成为旅游经营者、参与旅游服务生产销售工作、参与当地的旅游或土地流转获得租金、通过资金、人力、土地获得入股分红并。

(五)深入挖掘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克服区位劣势来获得数量可观的游客,需要挖掘当地特色,表现马边与众不同的地方,对环境破坏较小的高品质生态旅游、小众旅游、独特彝族风情旅游和乡村旅游都是较为合适推出的旅游产品。首先,马边凭借地理优势,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活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和破坏,且森林覆盖率高,山、水、林景观丰富,生物多样,特有珍稀动植物繁多,能很好地满足游客旅游、避暑、休闲、疗养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态旅游。其次,马边有乐山、成都等周边城市没有的草甸、地质地貌和水文资源,如大片高山草场、类型多样的喀斯特与丹霞地貌和丰富的水文资源,这较适合推出前景广阔的小众森林探险、漂流、地质地貌游、高山草场和温泉度假等旅游。而马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集聚区,少数民族传统生活习俗、手工艺制作、村寨都是游客的兴奋点,可重点打造彝族风情游,发挥当地歌舞、民俗、文化优势。最后,马边乡村地区旅游资源也很富集,特色鲜明的古镇和苗家新寨、特色花卉、农作物、养殖业、如画的自然景色适合打造成“赏花品果、吃农家美味、享湖光山色、参观新农村古镇”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

(六)加强区域联合和产业联动,发挥马边旅游优势

马边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是要发挥旅游扶贫的优势,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6],在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统一协调的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地区的产业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提高马边旅游的整体优势和竞争力,对外要融入到乐山、峨眉山和成都的旅游网络中去,对内合理安排特色多样旅游景点的布局。同时,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有效延长旅游业的产业链条,并加强一二三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开发,有效带动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金融业、文化产业、旅馆业和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带百业,一业举百业兴”的联动效应。

(七)加强品牌营销,提升马边旅游知名度

马边旅游业才刚刚起步,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需要通过品牌传播体系构建来塑造自己的与众不同,传递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品牌营销的关键是确立旅游优势,在梳理高品质的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基础上,通过高度提炼,逐步构建以彝族文化品牌社会基础,以彝族艺术和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两个小品牌,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同时品牌营销离不开品牌传播渠道体系:充分利用国家旅游扶贫的历史机遇进行公共关系,通过党政报刊(中央、省、市)、政府门户网站、各级电视台公益频道来宣传;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如马边新闻网、今日马边等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核心节庆活动来宣传,如彝家新寨现场晚会、苗族花山节等商业汇演来宣传马边旅游。

(八)加强培训,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马边全县平均受教育程度基本上停留在小学文化程度,具有专科以上的人员不到全县总人口的10%,他们参与到旅游中会比较难,因此在旅游扶贫发展中要重点提高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居民参与旅游的技能。长远来看,通过教育投入或与高校合作,普遍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为马边旅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短期内,一方面要培养旅游管理人才,让一部分村干部挂职锻炼,或利用结对子帮扶的形式提高村干部的旅游管理能力,组织人才递进培训班和 “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高级研修班,学习旅游开发等相关课程,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利用高校帮扶的形式,对旅游经营户、从业人员、致富带头人、服务从业人员加强贫困地区的思想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柳青.四川小凉山彝族聚居区旅游扶贫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2]乐山市统计局.乐山统计年鉴[J].乐山: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马边县政府.马边多举措并推进旅游扶贫开发[EB/OL]http://www.mabian.gov.cn/new/show/27427.html.

[4]李金早.实施旅游扶贫 助力全面小康[EB/OL]http://travel.news.cn/2015-11/06/c_128400951.htm.

[5]黄国庆.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

[6]唐兵.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 ,(07).

责任编辑:杨静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发展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