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旅游业转型升级

2016-04-29 01:16薛丛皎
公民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入境农村居民

薛丛皎

应针对农村居民旅游、西部地区旅游、国外入境旅游发展“短板”,增加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改革优化制度供给,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旅游正在成为我国公民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大数据的视野下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市场分析

1. 国内旅游是我国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我国的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2009年到2013年,我国的旅游收入一直稳步上升,特别是国内旅游收入增幅明显。从2010年到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38.57%;国际旅游增长仅24.22%。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约是国际旅游收入的8.01倍,占旅游总收入的88.91%。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国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收入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收入的“总盘子”。

2. 城镇居民是国内旅游的主力军

1994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国内游客数量和旅游花费金额同步大幅增长,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相契合。

在旅游人数方面,2010年以前农村居民游客数量一直略高于城镇居民游客数量,但之后,城镇居民游客数量激增,逆转并大幅超越农村居民游客数量。2014年国内旅游总消费中有80%来自于城镇居民游客的贡献,旅游消费主要来源于城镇居民旅游。

3. 观光、休闲是农村居民旅游的主要需求

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主要用于商务出差,占旅游总消费的33%。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和度假休闲,其中观光旅游占21%、度假休闲娱乐旅游占16%,均高于城镇居民的这两项消费占比。农村居民对旅游的需求明显增加。

4. 国际旅游收入“东强西弱”分化明显

尽管西部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区,但沿海地区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明显高于内陆地区。排名第一的是沿海地区的广东省,西北地区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明显偏低,特别是西藏、甘肃、宁夏、青海地区。排名最后的是西部地区的甘肃省。

5. 外国入境游客数量增长处于停滞状态

2010年以后,外国入境游客数量增长非常缓慢,甚至略有下降,进入瓶颈期。2014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12849.83万人次,同比下降0.45%;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562.20万人次,同比下降0.11%。而同期全球入境旅游总人数首次超过11亿人次,同比增长4.7%。

外国入境游客大多数来自于亚洲。2014年我国接待亚洲国家入境游客1633.13万人,占全部入境游客中的61.95%。

而外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从2012年和2013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中可以看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民航和商品销售,住宿、餐饮、游览所占比例略有提高。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四项旅游“硬性消费”指标,其所占的比例始终占据总消费的半壁江山,而且从2012年的49.33%上升到了2013年50.42%,观光型旅游仍将继续占据国外入境旅游活动的主要地位。

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城乡旅游消费能力的现实差别。旅游消费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造成农村居民旅游滞后于城镇居民旅游的主要因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快,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缓慢,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落后于东部。

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我们一方面应当看到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旅行社行为的不规范、空气和食品不安全等共性原因,还应当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先天差异。这种差异本应是吸引西方游客的优势,但由于我们服务能力水平等没有跟上,导致中国旅游对西方游客吸引力不足。

旅游理念和产品供给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型旅游,价格低廉和严重同质化是两个“刺眼”的标签,导致旅游特别是入境游人均花费较少、消费结构长期不变、游客吸引力不断下降。

而我国的旅游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也急待进一步优化。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瞄准市场的需求端,从供给侧发力,来一场时不我待的供给侧改革,推进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是补齐农村居民旅游发展“短板”。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对东中西部12个省份2000多个农村居民家庭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出游愿望强烈,有74%的农村居民愿意甚至非常愿意外出旅游。因此,须大力推进农村居民旅游发展。

要采取措施切实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具备旅游、享受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适合农民参与的旅游产品,加强宣传引导,让旅游融入到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是补齐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短板”。加大西部交通建设的投入。既要加快航空、铁路、港口、公路建设,提高抵达旅游城市的便利度,又要考虑公交、地铁、旅游直达班车的线路设置,提高抵达旅游景点的便利度;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提升景区整体品质;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全新的独特产品。西藏、宁夏、青海等地可以发展徒步旅行、探险旅行、民族村落旅行,并开发一些旅行和摄影相结合的项目;把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三是补齐国外入境旅游发展“短板”。要深入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将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为国际旅游发展创造条件。

要落实中央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适当调整对外开放政策,给予外国游客更长的旅行时间;加强国际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懂中国文化、又熟练掌握外语,并懂西方文化的人才队伍。

加大对外旅游营销,可以依托直航航线、跨境铁路、中外合作园区等开展国际营销,力争航线开通到哪里,铁路铺设到哪里,旅游营销就开展到哪里。同时,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在网上3D模拟制作旅游景点,让游客自主选择旅行线路,提供符合游客要求的个性化旅游服务。

四是增加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打造高端旅游项目品牌,推进各地美丽风光与文化基因结合,让游客在文化中品味风光;推进旅游与消费并进,推动旅游与医疗康养、文体会展、农林商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 “旅游+”的产业发展新路径;推进个性与订制结合,引导企业推行定制产品消费服务。

五是改革优化制度供给。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减少涉旅的审批,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减少环节的减少环节。进一步清理涉旅的收费,该取消的取消,该降低的降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让更多的钱流向旅游,让更多人涌向旅游。

整合执法监管资源。整合旅游、工商、公安、价格、交通、食品药品、环保等部门力量,形成合力,加大旅游、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立法、执法力度。

积极稳妥推进导游自由执业改革。实施星级导游管理机制。推进景区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景区所有权和管理营运权分离试点,引导、鼓励成立专业化景区管理公司,“放活”景区管理,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入境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品读入境悟情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