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清华 杨茹 娄思佳
这是长征时发生在土城战斗中的一幕。当土城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朱德提出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担忧朱老总的安全,思量再三,最后同意了,并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夹道为他壮行。
情报有误,战斗陷入僵局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协力配合,准备指挥仅剩的3万多红军在赤水地区北渡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此时,蒋介石已经在黔北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当红军北移赤水之时,蒋介石随即命令“合剿而聚歼之”。
1935年1月24日,红军占领土城及其周边地区,川军随即蜂拥追来。毛泽东决定利用土城以东山谷夹峙的有利地形,在青杠坡地区围歼尾追的川军郭勋祺部四个团,为下一步北渡长江创造条件。
28日早晨,红3、红5军团向当面之敌发起猛攻。但激战数小时,红军没有取得预想战果,反而形成僵持局面。红5军团的阵地甚至被敌突破,郭勋祺的部队正一步步向土城推进。红军如果顶不住敌人,后面是赤水河,红军将背水一战。此时,中央才知道情报有误,与红军作战的郭勋祺部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万多人。陈赓、宋任穷带领的干部团也奉命参加了战斗。
朱德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送行
紧要关头,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提出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非常担心。他沉默地吸着烟,没有答应。
朱德见状说道,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
毛泽东犹豫再三同意了,并带领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夹道送朱德上火线。朱德亲临一线坐阵指挥,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枪炮隆隆,杀声阵阵。陈赓、宋任穷率领干部团猛打猛冲,硬是攻到了郭勋祺师部附近。红军遏制住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势头,稳定了战局。
为了聚歼郭勋祺部,中革军委命令林彪、聂荣臻率红1军团主力增援土城。但敌援军也兼程而来,廖泽、陈万仞、徐国暄等部相继到达土城地区。等红1军团到达时,敌人已经占领了有利地形。红军处境极为艰难,浴血奋战一整天,虽给敌郭勋祺部以重大杀伤,但未能消灭敌人,自身伤亡也很大。
当晚,毛泽东和政治局几位主要领导同志开会,根据敌人各路大军奔集而来的新情况,决定改变北渡长江计划,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
轻车简从,红军一渡赤水
而此时的中央红军如何才能全身而退呢?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迅速做出部署:朱德、刘伯承继续留在前线指挥,牵制川军;周恩来负责指挥在赤水河架设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
1月29日凌晨,红军开始撤离土城,一渡赤水。当天,刘湘的“模范师”向红军阵地压上来。朱德手提驳壳枪,亲临指挥,掩护大部队过河。在场的同志们都担心朱德的安全,几次劝他赶快撤下去,都被他拒绝了。朱德说,急什么,诸葛亮还摆过空城计呢!
在前线红军阻击川军进攻的背后,是大部队按计划静悄悄撤离。周恩来指挥工兵部队奋战终夜,在赤水河上架起三座浮桥;陈云带领战士们把重炮沉进河里,处理了笨重物资,使红军轻装行动。至29日上午,红军安全渡过赤水河,甩开了国民党军的重兵追堵。
毛澤东反思土城之战。土城之战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仗,从之前预想的歼灭战变成了消耗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败仗”。
关于这场战斗,毛泽东有过深刻的反思。1935年2月在扎西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总结了土城战斗失利的三个教训:“一、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四个团,实际是六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轻敌,对刘湘‘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太低了;三、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
土城战斗虽然没能打赢,但纵观整个战斗,体现了上至总司令,下到普通战士不怕牺牲、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体现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灵活机动战略战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体现了红军官兵深厚的战友情、同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