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甲忠 韩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就承德市来讲,如何将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承德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性
承德,地处北京的东北部,承担着为京津蓄水阻沙的特殊功能,在新一轮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要求。
二、充分认识承德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对全市166家企业、部分科技机构的调查情况看,承德市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普遍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创新氛围不浓的问题,还没有把科技创新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各级政府对待科技创新往往“说时重视,做时忽视”,部分县区科技机构不健全、职能弱化、工作人员不足,在推动地方创新方面能力比较薄弱。
(2)创新主体不强。全市通过认定的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仅为25家(全省1636家),占全省总数的1.5%,居全省末位,与排名第一的石家庄市比,仅占其1/20。规上企业中,涉及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关联企业一共112家,增加值30.9亿元,仅占规上工业的4.9%。有产品没规模,有企业没产业,在全省处于靠后位置,与发达地区更是天壤之别。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只有8.9%。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587家,占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的2.6%,仅占生产型企业总数的6.81%,总量和所占比重在全省均处于后位。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
(3)创新能力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研人员不足全部从业人员的2%,多数企业科研机构少、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在对166家企业调查中,有51家企业拥有科研机构,所占比例不到1/3。现有科研机构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具有一定科研和攻关能力的更少。
(4)创新投入不足。国际上通常以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2014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46%;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上)占GDP的比重为0.57%,明显低于全国(2.1%)、全省(0.89%)的平均水平。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65%,也低于全省1.1%的平均水平。
三、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
(1)突出组织领导,优化创新环境、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成长、创新创业等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强对创新驱动的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的理念和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显绩与潜绩的关系,真正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强化考核。
(2)围绕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科技成果示范项目实施。要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承德市重点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支持一批科技成果的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等产业化前端的技术开发。钒钛新材料产业:围绕钒钛新材料基地建设实施一批钒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项目。重点推进万利通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攻关、金科公司“燃烧合成氮化钒铁产业化开发”、承钢公司“55钒铝合金”项目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品上档升级,加快产业化步伐。现代农业产业:重点通过“抓龙头带基地”的方式推动中医药产业上水平,重点支持颈复康药业、天原药业、保承中药材等一批龙头企业实施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工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3)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关键是激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强则国家强。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类施策,把培育“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顶天立地”的创新型大企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7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930家、44家。
(4)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充分激活各类创新资源。要通过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有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着力推进“1+3”产业平台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对国家级高新区要着力提升产业水平,按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及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真正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要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提高产业比重,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5)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着力构建开放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从承德的资源优势、市场导向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加快引进一批熟化的技术成果、产品成果和产业成果在承德生根开花,建设承接北京技术合作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深入推进智力支撑计划,引进创业创新团队,特别是带项目、带成果、带技术的领军人物,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创新。重点推进我市与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师大、航空科技集团、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等单位的合作,共建一批实效性强的科技成果转移、交易服务平台。
(6)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项目谋划、征集、发现机制。1)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确立“以产业化为导向、以绩效论英雄”的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发挥市场和企业在评价项目和人才中的主导作用,改变只重论文、只重经费数量的成果评价现象。修订科技奖励办法,研究出台《承德市关于改进科技奖励制度的办法》,加大成果应用、经济效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指标权重,确保评奖过程更加科学、公开、透明。2)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完善以政府拨款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社会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3)完善政策导向机制。加强政府的引导,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强化种子、引导、杠杆和护航作用,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激励政策,形成创新创业激励机制。4)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为企业创新服务,为企业营造更加宽松的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真正使企业“想创新、会创新、敢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体制环境,构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体系,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支持重点领域形成重大专利和标准。
(杨甲忠单位为承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韩菡单位为承德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