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聪
这里所说的“人物性格”是指文章中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对文中人物的性格有了真切的体会,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同学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感受人物性格。
关注外貌描写
人物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等等。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月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头子的机警、干练、老当益壮。
抓住动作描写
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如:
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蹲下来”“轻轻”等动作描写突出了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重,也表现出年轻人不卑不亢、维护个人尊严的性格特点。
留心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如:
“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年轻人这番坚定的话,诠释了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仍不失尊严的高贵品质。
分析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为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如:
女儿很小的时候,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
稍大的时候,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 十三四岁的女儿,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
《牵手》一文中,作者写了各个年龄段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女儿的成长和对妈妈爱意的逐渐加深。可见,细节描写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和主题突出都有一定的作用。
把握典型环境描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故事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节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须准确地把握各种环境描写的作用。如:
他们家住的是一座小小的石头房,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推门进屋,屋里的墙上棚上是用报纸新糊的,地面也是纤尘不染。
通过这句话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房子虽然简陋,却一尘不染。小小的环境描写,就可以从侧面表现出人物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和同学们分享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人物性格的几个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有所助益。读读下面“阅读链接”的文章,试着分析一下万尼亚的性格吧!
阅读链接:
李子核
母亲买了一些李子,打算吃过饭后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就放在盘子里。
万尼亚从没吃过李子,他闻了又闻,心里非常喜欢这李子,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当屋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不住拿了一个李子吃了。午饭前母亲数了数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她就告诉了父亲。
吃过饭的时候,父亲说:“怎么啦,孩子们,谁吃了一个李子呀?”大家都说:“没有。”万尼亚的脸涨得像海虾那样红,可他也说:“没有,我没吃。”
父亲说:“你们无论哪一个吃了,都是不好的;但是最糟糕的还不是这一点,最糟糕的是李子里边有核呀。谁要是不会吃李子,把核也咽下去,那么过了一天,他就会死的。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万尼亚脸色发白,说道:“我没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面去了。”于是大家都笑起来,万尼亚却哭了。
读后思考:
1.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万尼亚动作的词有哪些,这一连串动作描写说明万尼亚( )。
2.第三自然段中有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喻成了( ),说明此时万尼亚感到( )。
3.文中两次写了万尼亚脸色的变化,请用“——”画出来。分析一下,万尼亚两次脸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想一想,文章结尾,大家为什么“都笑起来”?万尼亚为什么“却哭了”?
帮你分析:
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万尼亚动作的词有闻了又闻、走来走去、拿,说明万尼亚特别想尝尝李子的味道。文中还两次写了万尼亚脸色的变化:第一次写万尼亚的脸涨得像海虾那样红,那是因为他撒谎了;第二次是万尼亚脸色发白,那是因为他十分害怕。
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笑了,而万尼亚却哭了吗?
万尼亚第一次的回答是“没有,我没吃”。当听完父亲说吃了核会死,他说“我没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面去了”。这句话使大家都知道万尼亚偷吃了李子,大家都知道爸爸在骗万尼亚,见万尼亚说漏了嘴,所以大家笑了。而万尼亚觉得自己不该偷吃,不该撒谎,所以羞愧得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