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和未然从哪里来?

2016-04-27 08:41张超梅
青年文学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境

张超梅

摘 要:在言语交际中,说话双方在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已然和未然这两个概念。已然就是指所说的事是已经发生过的,未然是指所说的事还没有发生。那么究竟怎样判断说话双方所说的事是已然还是未然呢?或者说已然和未然的意义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认为这个意义可能来自词性特点和具体语境,下面我从“我饿了、他饿了”“我走了、他走了”“我买了、他买了”这几个具体例子来分析。

关键词:已然;未然;词性;语境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目前,人们对已然和未然现象并没有做太多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方面涉及,而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概念和内容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很复杂而且不容易理解的,所以,在教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不太好讲解。我认为从词性特点和具体语境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讲解会让外国留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可以在生活中和写作中自如地运用。

一、从动词的词性特点和具体语境中来

1.“我饿了”,“饿”既是动词也是形容词,是人的一种感觉,算得上是一个主观性的动词,只有当说话人感觉到饿了的时候或者之后才会说“我饿了”比如,中午放学了,我对我的同学说“我饿了,咱们去吃饭吧”,所以,“我饿了”应该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是已然的。而“他饿了”是说话者向听话者告知一件事,这件事应该是已经发生了的,比如,三个人约好一会儿一起去吃饭,这个时候我说“咱们现在就去吧,别等一会儿了,他饿了”,所以“他饿了”也是已然的。

2.“我走了”,“走”是一个客观性的动词,当说话人将要走的时候会说“我走了”,而这个时候说话人还在。比如,在车站送别的时候,一方要上车的时候会对另一方说“我走了”,事实上他还在现场,只是将要上车离开。而“他走了”是说话双方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告知的一件事,那个“他”已经不在现场了,所以,他走了是一个已经发生了的事,是已然的。

3.“我买了”,“买”是一个客观a性的动词,但是它与“走”这样的动词又有些区别,说话时可以买完了也可以将要买,比如,妈妈让我去帮她买一袋盐,回到家一进门,妈妈问我“买盐了吗?”,我回答“我买了”,这个时候我已经把盐买回来了,是已然的。另一种情况是,我在商店打算买盐,我问老板“这袋盐多少钱?”老板回答“3块钱”,我说“这袋盐,我买了”,意思是我要买这袋盐,但还没买,是未然的。而“他买了”却只能表示已经发生了的事,比如,老师问我“他买没买那本书?”我回答“他买了”,因为我知道他已经买了那本书,所以是已然的。

二、从“了”的词性中来

“了”既是语气助词也是句末语气词,他放在动词的后面或者句末时,通常表示事情或者情况发生了变化,同时它用在句末时还表示一种告知对方自己将要做什么,情况并没有真正的发生变化。下面我结合这三个例子来分别加以分析。

1.“我饿了”中的“了”既是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已经发生的意思。因为,“饿”既是动词也是形容词,当它是动词的时候,“我饿了”就表示我已经饿了。当它是形容词的时候,除了表示我已经饿了之外,还表示一种语气,可以是感叹也可以是不满,比如,已经过了中午,妈妈还没有做好饭,我很不满地对她说“什么时候才能吃饭啊,我饿死了”。而“他饿了”,是说话双方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告知一件事,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语气,比如,一个流浪的妈妈带着她的小孩向路人要些吃的,她很伤心地说“请给我点吃的吧,他饿了”。

2.“我走了”中的“了”是句末语气词,因为“我走了”应该是一件还没发生的事,当说话者对听话者说“我走了”的时候可能包含着某种语气,比如,两个人刚吵完架,一个对另一个很生气地说“我走了!”,或者两个感情很好的朋友要分别几年,要走的人很不舍地说“我走了”。这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说话的时候“我走了”还没有发生,从语气中可以得知是未然的。而“他走了”中的“了”也可以从语气中可以得知是已经发生了的,比如,我哥哥去当兵了,我很难过地对朋友说“他走了”。

3.“我买了”中的“了”也既可以做句末语气词也可以表示已经发生的意思,比如,妈妈正在做饭,发现没盐了,很苦恼,这时候我就会很高兴地说“别担心,我买了”,从高兴的语气中就可以得知,“我买了”是已然的。而“他买了”也是同样的,当发生上面的情况时,妈妈说“让你哥哥买盐,他给忘了吧”,我高兴地说“别担心,他买了”。

三、总结

我通过对以上三个例子的分析,从词性特点和具体语境两个方面使判断一句话是已然还是未然变得容易些,用简单的例子把已然和未然从哪里来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不管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在语言学教学中,都能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运用到生活中去。但是,我的分析仍然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不够专业化也不够系统化,仅凭几个例子并不能够说明所有情况,例子形式比较单一,还需要多一些学术支撑来使分析更加全面细致。

猜你喜欢
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多维语境顺应与法律文本翻译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老区发展进入更高语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马克思三种语境下的自由概念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新媒体与改革语境下的“新年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