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解读福克纳的南方情怀

2016-04-27 08:08郭静静
青年文学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福克纳

摘 要:威廉·福克纳体现了现代小说在美国的最高成就,从思想深度和表达手法上都堪称一代之冠,他的作品主要根植于美国南方,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领军人物。福克纳对南方故土一直怀有一种爱恨交织、难舍难分的南方情节,其著名短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正是福克纳“南方情怀”的典型代表作。本文拟从福克纳的个人经历和小说的标题以及主人公艾米丽这三方面入手,来探析福克纳这份难以割舍的南方情怀。

关键词: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南方情怀

作者简介:郭静静(1990-),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辽宁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一、福克纳的个人经历与南方情怀

福克纳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一个没落庄园主家庭,并在那里度过一生,他的家庭是典型的南方老族,有一套待人处事之道,恪守着白人是社会主人的种族主义偏见,可以说他骨子里渗透了南方的习俗心理。福克纳曾祖父是个神话人物,白手起家,建立了庄园,建立了庄园,南北战争中有了自己的连队,出版过畅销小说,福克纳从小爱听曾祖父和家乡父老的故事,前期创作素材大部分均源于这些故事。1925年福克纳在新奥尔良结交了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舍伍德的鼓励下开始写小说,并接纳舍伍德的建议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他这个“乡下小伙子所知道的一切”,即“密西西比州那一小块地方”作为“事业”。[1]自1926年底或1927年初,福克纳开始写他熟悉的家乡、小时候听说的曾祖父的故事和一南方历史为素材的小说。福克纳曾说“我发现家乡那快邮票大小的土地值得好好写写,而且即使我写一辈子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它打开了一个别人的金矿,我也从而创造了一个自己的天地“。福克纳这里所说的“天地”,就是他许多作品的地理背景——他所虚构的一个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塔法县,地点定在密西西比州北部,县城为杰弗逊镇。福克纳通过一系列史诗般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通过南方的编年史和地区缩影来审视美国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并寻找建立新秩序、新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解救办法,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南方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其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正是反应福克纳这种复杂南方情怀的代表作。接下来本文将从小说中标题和人物的象征意义来解析福克纳的南方情怀。

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之标题象征意义解析

在西方文化中,玫瑰代表着美好事物,象征着爱情和幸福,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除了标题里的“玫瑰”之外,作者再通篇并没有提到过玫瑰花,更没有提到有人送艾米丽小姐玫瑰。只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才提到艾米丽小姐的房间里有着“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2]“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和“玫瑰色的灯罩”寓意着艾米丽小姐爱情的消逝。

虽然作者通篇并没有提到玫瑰花,依然用“玫瑰”作为题目,显然是想表达自己对艾米丽小姐的深情回忆及深深的敬意。福克纳本人曾说过“这有一个悲惨的女人,她的悲剧是无法改变的,任何人也无能为力。我可怜她。这是向她表敬意,就像你在这种情形下要向人作出某种姿势、行个礼什么的一样。对一个男人,你会敬他一杯酒,而对一个女人,你则会献上一朵玫瑰。”[3]由此可以看出福克纳对艾米丽小姐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深表敬意,同时又为她命中注定的悲惨人生而深表同情。

我们再从艾米丽的视角来看玫瑰的寓意。文中虽然没有出现过玫瑰花,但是我们发现她的新房有“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和“玫瑰色灯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艾米丽对这种鲜艳而浪漫颜色的喜爱,玫瑰正是她曾经的青春与梦想的代表,象征着艾米丽曾经拥有过得爱情,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南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南方的传统文化正如玫瑰话一样逐渐褪色,直至消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惋惜。

三、艾米丽与南方文明

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南方文明也开始走向没落。然而,仍有一部分南方贵族坚守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努力保卫南方传统习俗,作为仅存的贵族家庭,艾米丽成为了南方“贵族”的象征,旧传统的象征。在她的整个人生中,她被人们视为纪念碑,代表着他们南方传统与责任的纪念碑。作为典型的南方贵族,艾米丽是一个顽固的人,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庇护下,与世隔绝,抵触现代文明。在她爱上来自北方的荷默使,全镇的人都批评她是全镇的耻辱,是青年的坏榜样,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爱情,然而,在她想要与荷默结婚被拒绝使,她选择了用砒霜毒死了荷默,并于尸体厮守了一生。艾米丽在抵触北方习俗的同时,又敢于挑战南方传统。另外,在她父亲死后,艾米丽依然像往常一样接待来拜访的人,穿着和平日一样的衣服,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并告诉人们她的父亲没有死。(吴伟仁,2013)在艾米丽看来,她的父亲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是他教给了她南方的传统价值观,他的父亲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所以她一直不愿面对父亲的死亡。福克纳通过艾米丽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南方文明没落的必然性,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南方文明的眷恋以及对南方文明消失的痛惜。

参考文献:

[1]吴富恒.外国名著文学家评论[J].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5);28.

[2]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 陶洁编.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9.

[3]朱春玲. 威廉·福克纳和他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2010-2-14,22:28.

[4]吴伟仁.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6.

猜你喜欢
福克纳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威廉·福克纳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出版研究
威廉·福克纳的《熊》
回归自然构建和谐——生态文学批评视域下的威廉·福克纳小说主题解读
一封未开启的信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威廉·福克纳的女性神话——《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荷默之死”的盲点追踪
福克纳非线性艺术叙事范式及其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