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只眼睛”看阅读教学

2016-04-27 11:20刘振惠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具性古诗人文

刘振惠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一线教师如沐春风,如淋春雨。尤其是语文课堂,在迷茫中逐渐清朗,展现出万千风情。语文教学不只是运用语文教材,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和谐统一呢?我认为,教师应该用“两只眼睛”来看待语文教学的价值元素。

一、“文”与“意”的兼顾

语文教学要注重感悟,注重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多元反应。一篇文章,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所折射出来的情、理、意、趣,即人文感受,也就是文意兼得的“意”。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起初我们将研究设计重点落脚在“如何将这样一篇科学小品文让学生学得有情有趣,使之既能理解课文内容又能知晓课文的表达方法”上,着重做了以下工作:设计了优美的过渡语,力求创设诗意的课堂;搜集了图片、音像等资料,努力使学生感悟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但也有同行指出,这样的教学似乎少了一点“语文味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只是从文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及表达方法。学生的“说”即使再精彩,也还是停留在浅层理解上。尤其对于一些布局极富特点的文章,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也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纵观全文,在每一段中都有一个转折性的词语——“但是”。仔细品读文章会发现,这个词语转折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作者的态度、情感、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学生找到这个词语后,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心随着课文内容的深入越来越沉重,最后发自内心地呼喊出:“地球太可爱了,但是地球太容易破碎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让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关注文章结构,就是在给他们提供一个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平台。这样的课,既有“文”的体悟揣摩,又有“意”的深挚交融,厚重而凝香,质朴而深远。

二、“文”与“意”的品悟

新课标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运用文本,将语文的“文”与“意”结合得更加自然、和谐呢?

在研究了于永正教师的几节课后,我恍然大悟:人文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就失去了灵魂,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工具”。“品意悟文”,实施起来是有层次。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苏轼曾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许多经典诗歌,都是一幅意味悠长的图画,通过画面赏析可以将无形的词句变成有形的图像。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圈重点字想象、边读边板画、多首古诗整合学习的多元化层进式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感悟诗词的壮阔,感受诗的意境。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第一,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自读。第二,哪个词用得好?(断,回)说说为什么?(层进一:此时,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通过字的意思基本说出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情景,但大多数学生并未入情入境。)第三,师版画: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浩浩荡荡穿越而过。同时一边板画一边吟诵诗句。(层进二:这样的设计,是对诗句理解的二次推进,使诗句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展现给学生“水劈山断,山挡水回”的壮观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第四,出示李白另外两首古诗《望庐江瀑布》《古朗月行》,学生自读。第五,标画出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学生再读,体会李白诗的特点。(层进三:同一作者多首古诗的整合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感情和写作风格。)

由此看出,“品”与“悟”的层次是不同的。高质量的阅读,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脑中有画面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这才是“品意悟文”的真正内涵。

三、“文”与“意”的激活

传统的课堂由教师主导,这样的课堂建构方式,怎能激活课文中的语文素养?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无疑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人与海鸥》【课文我会读】

1.课文中有一个段落既总结了上文,有提示了下文,在文中画出来。

2.读一读下面这段话,从三个“褪色”中,谈谈你的理解。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从三个“褪色”中我体会到 。

3.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一处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的句子,在书上做批注。

4.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一处海鸥对老人像亲人一样的句子,在书上做批注。

5.课文通过写 ,表达了 。

……

以上是《老人与海鸥》一课的部分学习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学习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是学习的路线图,体现出学习的目的性、指向性、引导性。更重要的是,能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每项学习内容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在合作与研究、自读自悟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

总之,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于处理教材的艺术,并且善待学生的艺术。在“得意”“得文”中学会阅读,这就是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工具性古诗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劳劳亭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