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寿永
摘 要:本文探讨了目前在贫困大学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并分析了其中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贫困认定;诚信
自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实行以来,大学计划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等教育收费的增加,难以承担大学费用的学生数量也急剧增多。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国家实施了助学贷款政策,配合着高校内的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从制度上保障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贫困认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问题。
一、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在贫困生认证过程中所需的一个重要材料就是“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高校也是通过这个证明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贫困学生需要提供由家庭所在地县级及以上( 包括县级) 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之学校审核过程中可用的核查手段,也只是限于电话和学生档案。可见在助学贷款的申请和审核阶段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排除其中存在的不诚信因素。
二、贫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诚信教育的缺乏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物质财富也愈加丰富,但是个人思想道德层面的进步却没有跟上,在社会上有一些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的思想存在。这类注重物质享受的思想被家长有意无意地带入家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及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成绩和升学率上。在高校期间思想道德教育又未受到足够重视,学生就更容易受到物质至上思想的影响。家庭和学校都忽略了学生在诚信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这也进一步助长了学生的不诚信之风。
2.贫困生认定方法尚存问题
首先,对于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不够明确。根据现行的规定,对贫困生认证标准是非量化的,高校在审核过程中难以有明确的尺度,可操作性较差。其次,学校与生源地民政部门的认证工作没有有机结合,起不到约束、监督作用。最后,高校很难对每一位申请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对调查。
3.没有设立适当的奖惩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起信用保障体系,也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和惩罚机制,不能对失信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的信用体系反而会促使一些本来信用良好、有诚信的学生,选择不诚信的做法。
4.诚信监管力度不够
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一旦通过,就没有了后续的监管。有些高校学生获得贫困生认定之后,其表现出来的消费能力与习惯同申请时描述不相符。由于没有后续的监督,大多数的情况也就不了了之。其他学生发现这种情况也会纷纷效仿,更加剧了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三、改善大学生贫困认定工作的途径
1.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与培养
高校应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和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利益关系。此外,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会及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建立诚信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还应该多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可以与社会上的公司合作设立一些面向在校学生的兼职岗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自食其力,还可以减少对学校和家庭的依赖。
2.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高校应该明确标准,并与生源地的民政部门加强合作,使整个认定过程做到公开、透明。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记录,将信用记录与学生个人利益挂钩,如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作为考核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并记入档案。此外,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适当的监管机制,对缺乏 诚信的行为要及时处理。
总之,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不能忽视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应该将现有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适当的监管机制。我们相信,随着各方面的完善,大学生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一定会透明化、公开化。
参考文献:
[1]李雪燕.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过程中学生诚信问题现状及对策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29-136.
[2]田晓刚.高校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诚信问题研究[J].才智,2014(19):228-230.
[3]刘媛.基于诚信视角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与资助工作完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