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洋
摘 要:随着高校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综合性的大学中,数学和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已成为学校重点打造的专业。本文首先阐明了数学与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并提供了建设该专业的思路,最后就如何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策略
目前,各大高校都致力于特色专业的建设。特色专业是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直接联系的,以培养人才为宗旨打造的特色化专业。它的建设能够提高大专院校的外部竞争力和知名度,是高校实现办学目标的手段。特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急需的特殊人才,因此,特色专业所配备的师资水平在高校的所有院系中都是最高的。同时,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对改善和优化大学的教学结构,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高人才的竞争力,使本校跻身于知名学校之列都具有战略意义。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
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将学科建设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措施,带动相关科研工作的发展,以深入推进科研工作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要工作内容,大力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组织相关的数学竞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进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办学过程要始终以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夯实专业基础,因材施教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加快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策略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水平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专业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在大专院校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继续落实“青蓝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并通过新老结对、互帮互助的方式,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院校要经常开展教师观摩课活动,通过听课和评课交流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自我学习,给自己充电。相应地,院校也要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和在职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档次和业务能力。
2.深化课程内容和课程建设
教学工作要注重课程建设的开展,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特别是要保持课程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的先进性,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保证理论的前瞻性和实用性,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课程建设的对象是与应用数学有关的课程,以代数、几何等传统数学学科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特色化建设。剖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弊端,适当地引进先进课程模式,发挥先进课程的观摩作用,使数学专业的构建工作有质的提高。
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要学习现代教学的知识和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制订鲜明的目标,并逐步落实到高校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管理中,要改革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课程。学校要通过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这一良好契机,加强学术研究,拓宽教学内容涉及的面,优化各个学科的课程结构体系,制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的计划切实可行并贯彻落实到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帮助学生学有所长,以适应今后的岗位要求。
3.落实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开展要做到有效性,必须不断改革教学体系,进行阶段性的审核与反馈,包括改革实验课,以及教育实习过程与毕业设计和论文等环节,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大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革,应着重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另外,还要打造实践性强的实习基地,扩大实习的范围和规模,鼓励各种形式的顶岗实习,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并结合应用数学专业的特点联手开展多样性的实践活动。除此之外,高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具有实践性的数学比赛和技能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加强科研与学科建设
科研与学科建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数学专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先进的科研水平。高校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组建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并组织相应的科研活动和学术活动,有效地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另外,也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参与学术会议,与相关专家进行合作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结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温床,能够直接体现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准。数学特色专业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攻坚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建设改革,同时还需要体现大学的办学特色,让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开展具有持续性。构建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对于数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是现代高校教学发展的趋势,需要高校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国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商业会计,2012(4):123-125.
[2]张同琦.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59-61.
[3]梁小林,张弘强.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之特色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