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拥有学习语文的动机,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中首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这一话题,从设计语文活动、创造学生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三方面入手,分析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动机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3-02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学习中的动机是学习的直接原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而职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原有的基础薄弱,阅读量少,知识面窄,积累不够;二是教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目的。
这一方面,我主要是从以下的几方面入手的:
第一,设计利于激发学生动机的语文活动。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
根据职中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改变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依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配套设计一些活动课,如表演课、朗读课、演讲课、讨论课。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机,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学习动力就产生了,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譬如,我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一堂朗读活动课,主题是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向青春举杯”。活动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青春的诗文,以及诗的作者和背景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诗的内在情感旋律,诗人的情怀,有利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在课堂的朗读过程中,有的同学不能很快地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如读《六月,我们看海去》时字间停顿较长,没有把青春的活力与激情释放出来,教师尝试让他们用多种速度、语调读,对诗歌的内在情感进行揣摩,“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驮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在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最终学生找到了自己认为能够表达诗歌内在旋律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的实践,感受到了诗的意境,诗中的情感,诗歌的旋律,这些无须老师多赘言,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这种优美的朗读,学生不仅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学习语文的驱动力,而且他们在吟诵礼赞青春生命的过程中,对青春的意义、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珍惜他们宝贵的青春岁月。
再比如说,学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觉得此篇很适合学生编演课本剧。于是组织学生进行编排,结合班级情况和小说人物,将小说分成四幕:借项链(情节极少)、丢项链(情节简单)、十年还债(原文概述)、得知真相以后(原文戛然而止)。这四幕的划分具有挑战性,空白很多,每一幕有限而又无限,因为文字上越简略,学生发挥创造的空间越大。
抽签分组后,我只提了四个要求:准备时间一周,每幕演出时间20分钟,需分成若干场;每幕的编导演职人员分配、场景布置、道具准备全部自行安排解决;学生必须各尽其才各有其职,全员其上阵,一个不能少。严格要求,不是限制,而是激励。
操作过程的主动权都在学生手里,没有封闭,只有开放。演出果然十分成功,每一幕补白情节都曲折生动,每一场场景道具都别出心裁。比如“借项链”,设计了女友拜访、戏院归来等情节;“丢项链”中,仅舞会一场就添加了部长致辞、旁人议论等细节;“十年还债”中有蒙太奇剪接手法的运用,两景切换,外加旁白,还精心设计了讨债的武打场面;而“得知真相后”则续写原文,以玛蒂尔德因贪恋虚荣而情场被骗最终发疯致死结局,演员表演惟妙惟肖催人泪下,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进一步塑造。
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会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星星;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会成为天空中勇敢搏击的雄鹰。
第二,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的局限于做习题,或进行小练笔。应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就能感觉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喜欢上语文,自然学习语文的动机就更加明确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不错,与大家共勉。
1.根据课文内容,建议学生多读课外作品。
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我建议学生们在课下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晚自习时,我把自己读书的乐趣和感受讲给学生听,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课上我还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讲一些名著片段,然后鼓励学生课下补充阅读。在我的鼓励下,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有了读书瘾。晚自习时,有的学生把我的书借去,能够专心致志读两节课。这些就是好现象,如果长期坚持下来,不但使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2.鼓励学生写周记。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在教学前中专131班时,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在周记中,或记录看到的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琐事。学生写完以后,我及时评阅,把自己阅读完以后的感受及时反馈给学生,多鼓励少批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这样,周记就成了师生沟通对话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周记的积极性。刚交这个班的时候,学生交周记的情况不太好,随着兴趣的提高,学生们不但能够主动交,而且不差一人,这就是进步。如果长此以往,收获是可观的。
3.开展讲故事、主持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有资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时有40%的时间在说话,可见,口头语言对职中生来讲是多么重要。职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从上课的情况来看,他们不仅不会说,而且还不想说。为了让他们能够会说,我开展了多种活动,锻炼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而且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以后她们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职业,口头表达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训练,教师都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包揽包干,也不随意放羊,而要时时关注,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总结工作,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第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来讲比较差一些,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学习的习惯。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通过探究某个话题的活动,学生能感受语文学习的多样,感受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由被动学习语文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就强大了。
在讲“调查问卷”设计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幼儿园搞一个调查报告,然后根据调查情况,设计合适的主题和调查问卷问题,然后进行研究。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幼儿,了解自己将来工作的环境,工作流程,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教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教师应该让语文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时间,经常举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职业中学的学生底子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不浓厚,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语文活动中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1-6)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
[2]《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7-12)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
[3]《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上半月高中读本)中国人民大学书 报资料中心
[4]《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庄文中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5]《职业技术教育》2003第1、2期,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