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2016-04-26 10:33郭志英
关键词:解题策略应用题小学数学

郭志英

【摘 要】 数学是应用类较强的学科,应用题在小学数学题目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而小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应用题的难度是很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一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和策略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从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在解题中采用多种解题方法以及加强多种题型的解题训练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集体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和重点,应用题的教学要使得学生获取借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同时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不少小学生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存在审题能力不过关,解题方法辨别使用能力差,解题思路混乱等问题,大部分学生很难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陷入应用题解题困境。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下文针对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展开探讨。

一、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一般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表达的,在解答的时候就需要学生对题意的分析和了解,把题干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只有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找准其中的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解答出应用题,仔细分析题目、提高对题意的理解,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策略。审题既是要求学生把题干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是要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实践证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其在语言表达上都很准确,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解决应用题,并不是因为缺少数学思想和逻辑能力,而是没有认真分析题意,找不准数量关系。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注重应用题的讲解分析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对题目进行具体、形象、清晰的分析和讲解,并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注意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题中的每一个字,明确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准其中的数学数量关系,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启发,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几个例题,题一:“超市中的牛奶今天打折,原价是65元一箱,现降价了15%,那么现在的价格是多少钱?”在这道题里,“现降价了15%”是审题的重点,要让学生明白是比谁降价,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单位“1”,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题二:“妈妈让小明去买来苹果招待客人,小明先买了10个,客人吃的剩下2个时,小明又买来10个,结果还剩下4个。请问客人吃了多少个苹果?”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明确没有看到“小明又买来10个”这个信息,直接列出错误的等式10-2-4=6,这样的答案明显是错误的,教师在这道题讲解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小明又买来10个”这一关键信息,只有审清楚了题目,才能让把题目解答正确。

二、训练学生在解题中采用多种解题方法

1.操作法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很难去理解抽象思维的表达形式,其思维仍然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借助形象的直观材料,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会很困难。同样,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借助多种直观操作手段。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实际测量课本、书桌等的面积,通过这种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2.图示法

图示法是解决应用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图形把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用图形表示出来,学生根据抽象的题意去画图会使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此外,图示法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同时,也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比如,求正方形的面积的题目,“如果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4cm,其面积就会增加为64cm2,那么原来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在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分割画虚线,解题思路变清晰了。

3.转化法

在数学应用题中的转化法是通过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一种解题策略,这样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应用题。

4.替换法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替换法就是用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替代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根据题目分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使原本没有头绪的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比如题目“将700册图片分别放置在在8个小书架和3个大书架上。其中,已知1个大书架能够放的书与2个小书架一样多。那么每个大书架放和每个小书架分别需要放多少册书?”。这个题目的解答就可采取替换法,将8个小书架替换成4个大书架。

三、加强多种题型的解题训练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生的教育阶段属于重点和难点学科,其中应用题又是最为复杂的题型。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宽学生的应用解题思路,就要求数学教师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拓展训练,对多种题型进行转变联系,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对各种题型进行分类,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全面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答能力。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将题目分为基础练习题、对比练习题、改错练习题。其中,基础练习题一般是对例题的模仿或者是再现性地练习,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比练习题主要针对比较容易混淆的题型或者知识点,通过练习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区分、对比;改错练习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对易错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忆。学生通过对多种题目进行训练,及时知道自己知识的欠缺,增强对新知识的掌握,不断完善解题思想,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华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11).

[2]张丽.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能力培养例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3(5).

[3]江鹏.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应用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