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青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作为验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工具,同时其作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鉴于目前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在目标上,标准上,理念上等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在对这些方面探讨的基础上,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提出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评价机制 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5-02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凸现,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冲撞,现实与历史,西方与东方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就可能给大学生带来政治信仰上的缺失,价值取向上的模糊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塑造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而要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和改造,需要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相关内涵
管理大师Peter F.Drunker认为“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度量评价。评价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准则和价值标准之上的价值判断过程,布鲁姆(Bloom)认为:“评价就是一定的想法(ideas)方法(methods)和材料(material)等作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志(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突出性、经济性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可见,价值决定评价,评价反映价值,同时对价值产生影响,是否需要对事物进行评价,取决于该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实质上是需不需要该事物的问题上。人们主要通过评价方式把握价值。休谟在《人性论》中认为面对善恶价(价值)等品德问题,以理性为特征,以客观事实为对象的科学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取消了在价值层面上建立任何可靠知识的可能性。马克思关于时间的观点则解决了事实与价值的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是事实与价值联系起来,实践是沟通事实与价值的桥梁。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观点从逻辑上为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演变及内涵
何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早期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按照思想教育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对思想教育进行调查,总结和评定的工作。另一些学者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就是根据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要求,通过系统的收集资料和对资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完善的一种方法。
三、我国现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的困境
(1)评价理念滞后
评价理论是对思想政治评价的态度和自我认知,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必须首先确认现代化的评价理念,因为评价理念存在于评价机制中的,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各个要素及环节中。然而当前思想政治评价理念变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评价过程中,高校及专家评价人员,不重视评价的客观性,打人情牌,出现高校应付式配合,公关化准备,而评价人员进行人情式或关系化测评,致使测评结果难于达到评价的标准,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某些高校为了评价而评价,没有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2)评价价值不明确
评价活动的价值取向决定评价的目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有管理价值取向与教育价值取向。管理的价值取向倾向于通过对教育效果的价值做出判断进而来判定教育优劣的依据,而后通过各种奖惩等激励措施使教学活动得到提高,而“教育价值的评价强调的是评价即研究,评价即研究,评价即反思,是一种常态的动态的教学活动”。两种不同的价值评价取向其侧重点固然不同,所以其使用范围也就不同,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身特殊性,在进行评价时,教育取向的价值评定更适合本学科。因为教育取向的价值评价强调的不仅仅是结果还包括过程。
(3)评价标准模糊
评价标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必须依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这个价值标准,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依据的准则,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同一评价对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判断。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些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判断是优还是劣,是合格还是不合格。评价标准的制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关注的是高校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标准制定的难度。在传统的评价观念中,评价标准是所有被评价者都必须遵守的,它刚性约束着被评价者,无变通性可言,这种一元化标准的观念是传统的封闭的僵化的同一性思维的表现,严重束缚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势不可挡,只有更加科学,更加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的发展的评价标准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
(4)评价目标不全面
教育测量学认为,教育评价的实质在于价值判断,是“对象阙限”在于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种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应该符合并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主体价值需求,它应该是合目的性的,合规律性的,并且能够引导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诸多活动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是不全面的、狭隘的,在对教育客体的认知中,更关注终极目标,即只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现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覆盖面过于狭窄。
四、关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的个人看法
(1)树立实事求是评价理念
针对我国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理念滞后的困境,笔者认为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建构科学、合理、有效的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中,坚持“实事求是”实际上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指真实的反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结果,即该过程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在评价过程中,如果不去及时纠正偏差,存在的问题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未能达到目标也不做任何补救措施,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就失去其自身的意义。第二方面,是指在评价时要及时反馈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思想变化极快,及时反馈他们的思想动态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高效发展。
(2)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校内评价由学校内部自行组织的评价,是由高校负责对本校各学院(系)、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其评价机制主要有领导决策机制、体系指标机制、评价的反馈机制等。校外评价机制主要是指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组织构建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需要整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两种机制,这是因为校外评价机制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可以通过督促、检查等形式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创新。同时,以奖惩、评价等方式调动高等院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标准
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具有不同情况不同特点的被评价者的发展。新课程提出:“评价标准既应注重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评价标准是被评价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体现,对于不同的被评价者,需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就要建立有一定弹性的评价标准。因而构建一套普适性的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控制的多样性的标准是高校合乎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4)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和效果的滞后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具有动态性特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社会效果也是一个逐步显现和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我们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关注结果,要对其过程进行评判分析。鉴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在大学生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应,而这个效应有近期,有远期。所以一般过程评价获得的结果的近期的,而终结性评价获得的结果是远期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必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以过程性评价获得的结果为基础,为终结性评价提供借鉴与依据。
五、小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部分,它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调节运用,其评价得出的结果,经上级教育职能部门或领导审核、引导等行政措施可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外在驱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研究,可以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者的预见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欧阳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石.重温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命题:反驳与辩解[J].道德与文明.2003(1):45—4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2版·人民出版社,1995:58.
[4]张玉海,李田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探微》载《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6期.
[5]张玉田等.《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98页.
[6]《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