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进灵动的语文课堂

2016-04-26 14:57王婷
关键词: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教学

王婷

【摘 要】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

【关键词】 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近年来,全新的语文学习观走进了广大师生的视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日趋开放、活跃。我校在县领导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的大形势下,提出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灵动的语文课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体验、感悟,让学生与文中人物共鸣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

语文老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受、理解和期待,这样才能引导他们深入体验、感悟,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语文学习本来就是个性化很强的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验,面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体验性学习能让学生感悟文本深层的东西,有利于课文的深度理解,对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形成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在学生心灵上留下不易磨灭的烙印。我们的课改中的“先学后教”就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读书,去体验课本的内涵。只有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用心体验,尽情涵咏,才能读出课文中的“味”来,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二、发挥想象,让学生与文本共染

语文课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要发展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教学中设计的当堂检测中,有一个理解“脱鞋绾裤”,我在教学时,没有单纯停留在识字记忆的层面,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言应用中加深理解,巩固。有一位同学说:“老师,下雨了,我家院子里的水太大,妈妈就要脱鞋绾裤,然后过河似的出去。”教室里同学听后,笑了,笑声中留下的事牢固的记忆。

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美丽的夜晚,父亲和儿子都有想象的空间。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点燃学生想象的热情。有了教材这个载体,学生就可以将生活积累与课文中的信息融为一体,从与文本共染。

三、实践,让学生学会生活

实践出真知。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如果说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以所在的地域为阵地,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如开展“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废旧物品重新再利用;自办小报,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做成展板,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进行“爱我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义务宣传;利用纳米技术处理污水、废气;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信:严肃立法,保护水资源;以童话的形式再现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

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教学口语交际的内容时,先确定了几个话题,给学生10分钟做准备,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中,发现学生的好多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原来,只要给学生空间,他们便能用生活中的经验,用事实说话,锻炼语文的实践能力。

四、积累,让学生与知识共舞

学生只有拥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才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有后劲,享受到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平常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信息量,培养学生积累的意识,教他们学会积累的方法。

在班内,我们开展的“课前两分钟”的活动,让学生讲故事,背课文,背弟子规,读日记,读优秀习作,读名言,为了让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我还让学生自己积累,展示积累本,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积累带来的效益和乐趣。

五、结语

当然,语文教学要彻底摆脱历史的羁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崧舟老师曾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这样的课堂,我们感受灵动,感受生命的价值,我们只要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语文课堂就会焕发出灵动的魅力。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