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顼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4字社会主人核心价值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语文教材;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包含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而中职生还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因此学习公民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作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切入点,而将“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作为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材原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细雨般沁入学生的心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在中职语文教材选材中的体现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谓无所不在,以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体现表格。(表格中将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简称为“上”,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简称为“下”,职业模块简称为“职业”,拓展模块简称为“扩展”)
根据以上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职语文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其爱国和敬业比重多于诚信和友善,因而教师应当在授课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敬业精神,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做好铺垫。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强制性的要求和灌输式的说教会更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而语文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多角度、多方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作法
(一)巧设引导 激趣立志
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巧妙掌控课堂时间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如讲授即兴发言一课时,可以利用周恩来总理处理外交事务过程中的一段小故事导入本课: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脸带微笑不慌不忙地说了一句话,既让中国人挽回了面子,又让美国人自己栽了跟头,周总理到底说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即席发言,展现每人的智慧与才能。我们让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即席说话中的智慧,让学生学习案例时保持对祖国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并激发学生立志成为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优秀的爱国人才。
(二)角色朗读 融入知意
叶圣陶先生讲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课程唯有遵循叶圣陶老先生的话,学生方能知文章之意,晓作者之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有伟人也有平凡的小人物,他们身上往往具有崇高的人格,拥有人性之真、善、美,学生要通过反复的诵读,融入角色之中,引起共鸣,从而感受角色波澜起伏的内心活动。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从角色本体能够获取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在学生的内心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今后的成长中这颗种子”会破土、发芽,变为苍天大树。
中职教材中有着诗体小说之称的《荷花淀》在人物的性格刻画以及语言雕琢上,处处体现着深厚的“爱国”情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学生可能无法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因此将分角色朗读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可以促使学生读出文中的“意”,悟出文中的“情”。在“读”中感受祖国的伟大之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目的,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三)细品语言 明析得情
“文道统一”,将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统一,这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文章作者常借助于文字渗透自己的思想情感,对关键的词句的理解,便成为能否准确体会文章情感的突破点,因此教师在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语言,通过关键词语掌握文章情感的基调。如讲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一课,我们可以通过赏析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感受作者追求真、善、美的矢志不渝的决心。通过细品语言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将“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给学生。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通过细品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更好的将细品语言的学习方法应用到日常阅读之中,从字里行间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明确其写作意图。
(四)组内讨论 梳理明理
每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秉承“真理越辩越明”的态度,教师需利用语文课的部分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思想的碰撞,得到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应当契合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梳理清楚文章的内涵,不盲目的跟随教师的灌输,在讨论中寻找自身的不足并确立鲜明正向的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根据“事物间都具有普遍的联系”这一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之中。
(五)课外实践 大道成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在语文教学中,其实质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除了要实现三维目标,也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敢于善于的探索,提高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社会中摒弃不文明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志愿者活动,到养老院进行关爱老人的行动,书写心得体会进而培养学生友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既不能脱离文本又不能片面说教,要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积极、自然的语文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自然地接受影响,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文本中顿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拥有德泽之心,方能终成大道。
参考文献:
[1]周国显寸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J].曲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余思达.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广东惠州市惠阳职业技术学校
[3]高南.柴如峰.蕴含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