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会华
【摘 要】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改变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等现象,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视唱练耳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视唱练耳;幼师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2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其“即兴性、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等相关教育理念为核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思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唱、听”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对音乐情感体验,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和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不能很快适应幼儿教学需要。而实践证明,奥尔夫教学法所倡导的“即兴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等理念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教师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和教学过程的随意性。近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一系列问题深入地研究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视唱练耳中的“即兴性、综合性”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来学习,从简单、趣味性入手,结合动作、语言、仪态、表情等形式,使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即兴性”的运用
“即兴性”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提倡所有教学应从游戏入手,通过即兴达到它的目的和成效。主要有以下方法:
(1)接龙即兴练习:接龙即兴练习有节奏接龙和旋律接龙两种。
(2)节奏、旋律问答:用一节奏或一旋律乐句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简单练习。可以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进行。问者唱出上句,答者唱出下句。例如:
(3)旋律填空。写一两个未完成的乐句,由学生根据旋律发展的特点,完成创作任务,最后把创造的旋律唱出来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
(4)为歌曲编配节奏。根据歌词内容和词组结构,让学生创作合适的节奏,为朗读和节奏训练时用。
“即兴性”降低了视唱练耳中的难度,从简单开始并在有趣味性教学环境中进行节奏和音准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学习自信心得到提高。
2、“综合性”的运用
奥尔夫理论中的“综合性”指音乐应与动作、语言、仪态、表情紧密相结合,它们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整体。
(1)语言朗诵在节奏教学中运用
语言是人人都具有的能力,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节奏教学会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甚至是一种自然条件反射。将字、词、姓名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诵出自己姓名。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组合时,可以采用这样的练习:
在简单、直接的朗诵中,学生认识和感受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在利用语言朗诵进行节奏教学时,可以进行多元化训练。例如:二拍子和三拍子律动训练时,可以用这样的练习:
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身势教学的运用
身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简单地说就是用动作作为音乐的“化身”,即“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例如:视唱曲
教师先让学生基本掌握乐曲的音准和节奏,接着让学生唱出旋律,左手按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拍打节拍,右手拍打旋律的节奏,双脚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交替踩出均匀的八分音符。
“即兴性、综合性”的运用,使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更具有主动性、使枯燥的视唱曲能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学生内心情感得以抒发和释放
二、视唱练耳中的“参与性、实践性”
奥尔夫教育体系认为“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活动,即人们不是作为观众而是作为演奏(唱)者参与其间的。”
1、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原本性”音乐学习,注重音乐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是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自发、自然地获得。
(1)亲自体验节奏练习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往往是单纯性重复练习拍打节奏,既枯燥又难记,借鉴奥尔夫节奏训练法,可以弥补课堂上单一型节奏训练的不足。方法有:①教师先把视唱曲中的节奏抽取出来或加以变化练习,把学生分成2组,一组打节奏,一组唱视唱曲,并且加入身势节奏来练习;②教师写一部分节奏,再由学生创编另一部分节奏进行练习;③分小组集体讨论创编的节奏,并进行节奏练习比赛。这些练习要由浅入深,由短至长,把基本要素和各种音符时值的节奏、切分、附点、力度术语等加入来练习。
(2)亲自体验旋律练习
在视唱教学中,音高、音准的把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音高、音准,一首视唱曲唱得不成曲调。把奥尔夫教学法渗透到视唱学习活动中,能使抽象的音高变为具象的游戏,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学生在“乐”中学习。例如:二度音程构唱练习。
为了让每个学生能较容易地唱准,教师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各排一队,每个小组16人,每个学生代表着一个音符。在演唱中,学生根据音的高低来调整自己身体在队伍中的高低,依次唱出自己所代表的那个音符,最后一个音符由最后两人共同唱出,形成一个稳定的收束。
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视唱练耳水平
奥尔夫理念指出: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接受音乐教育,使视唱练耳教学具有实践性、教育性、趣味性、创新性等特点。
(1)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视唱练耳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使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强调和突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
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学生边视唱旋律边打拍子,第二组学生即兴编创舞蹈,第三组学生利用自制乐器(一些打击乐)为一二组的同学伴奏。
(2)在实践活动中发展音乐感受能力
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达音乐,在实践中发展音乐能力。”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音乐性的“动作”,使学生沉浸在游戏般的欢快之中,气氛就活跃了。例如:二声部卡农视唱练习。
把学生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同心圆,外圆的学生按顺时针方向边转圈边视唱;内圆的学生在外圆学生演唱到第3小节的时候开始从第1小节演唱,同时以逆时针的方向边转圈边视唱,形成一个简单的二声部卡农视唱练习。
“参与性、实践性”的运用,使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中更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视唱练耳中的“音乐性、系统性”
特有的、全新的音乐思维,音乐语言,音乐风格和音乐天地是奥尔夫教育体系中强烈音乐性的体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并不单单要训练学生的音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力,要让学生把每一首视唱曲都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对待。
1、正确地表达乐曲的情感
中央音乐学院朱起云先生曾发表过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唱视唱的要求应当同舞台上演出一样”。这是对视唱练耳质量要求的透彻而深刻的诠释。因此,在初学视唱练耳课时,就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把不认识的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记号标出释义,这样日积月累,能把枯燥的术语、标记结合到具体的视唱曲中进行理解,不仅巩固了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
2、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教学
奥尔夫理念一再强调,音乐教学过程必须遵循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把深奥的知识转化为简单、可接受的,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倡导的“即兴性、综合性、实践性、音乐性、系统性”等相关教育理念,教师应尝试渗透、运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并且创建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视唱练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美)艾伦.温诺《创造的世界——艺术心理学》[M].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
(4)苏世奇《奥尔夫教学法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