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6-04-26 12:26辛华郭立丰周少华
科技视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业创新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辛华 郭立丰 周少华

【摘 要】本文立足于应用统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基于如火如荼的教育体制改革形势下,讨论了本专业就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提倡从高校自身定位出发,抓住就业时机,根据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34项工作关注内容,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深化高校的就业指导,为高校指导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应用统计;教学改革;创业创新;就业指导

在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件下,各类高校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管理制度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清华大学历时一年多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40条意见;四川大学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从课程设计开始,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实行非标准答案学业考核,带动了本科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1]。众多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举措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但是,不能否认,不是所有的学校推行的教育改革,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单一的修改部分的培养方案,单纯的借鉴国外高校现成的教育教学方法,盲目的效仿重点大学的教育管理措施,添加或修改部分课程内容等等,这不是改革。对于一个专业的培养建设体系,推行改革包含太多太广太复杂的内容。不是所有称为“改革”的都可以称为改革。

1 基于学校特色,科学把握定位

1.1 高校定位的主要问题

高校定位关系到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目前我国高校定位普遍存在一般地方本科高校沿袭重点大学发展之路,目标设置偏高、发展特色淡化,即不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整体战略规划,也不适应国家对优秀人才的要求。高校定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取决于高校自身的特点、地理位置及发展状况。以“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为关键词对一般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目标进行归类,有26所(占32.5%)高校发展目标定位中出现了类似的核心词汇[2]。这一定位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一般地方本科高校在效仿国家重点大学建设。虽然目前不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一梯队,但仍将其定位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显然目标偏高。

1.2 人才定位的主要问题

人才可以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研究型人才是指以探索事物内部规律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高端人才,其表现为知识的创造,通常是科学家、发明家等;应用型人才是运用专业的知识或技术推进生产力发展,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指充分发挥现代劳动技能,以实现劳动生产效率为目标的人才,通常是常规技术、先进经验或技巧的熟练运用,其身份通常是技师等。因此,对应每种人才类型可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技能型高校三种类型,高校类型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方向。

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知识,能力,修养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普通高校如果以“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等词语表述人才的内涵,内容显得空泛,也很难被外界信服。

2 基于学院发展条件,提高专业建设

2.1 把握就业与继续深造之间的平衡

教与学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想继续深造,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有的学生想就业,早点进入社会实践,更注重实习实践的应用,这就对我们的培养目标提出一个问题,实践和理论如何兼顾,作为高校的培养计划如何平衡这一矛盾。这里我们提出大一大二,统一基础理论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大三开始偏重实习实践学习,注重动手能力。大四不设置具体教学任务,有理论拔尖选修课和实际课题参与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3]。

2.2 提前步入社会,走高端技能路线

通过走访和调研几个大型公司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招聘计划,针对应用统计学这一方向,主要的工作岗位是数据挖掘工程师及数据分析工程师,大量岗位待位招聘。具体要求总结概括如下:

(1)能掌握一定的数据库基本操作技能,例如掌握Orange等数据库管理技术,能够熟练进行PL/SQL应用开发,掌握SQL调优技术;

(2)精通一门基础编程语言在java或c++;

(3)熟练一到两个数据挖掘语言或数据挖掘工具:R、SAS、Pig、Hive、Hadoop、Matlab、Julia、MahoR,Python等;

(4)具有数理统计理论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数据挖掘方法,能独立完成建模、调试、优化和部署的能力;

(5)能够完成项目过程交付文档。

通过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应用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基本符合就业条件,作为新兴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应用统计专业的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当然也面临着大量的其他专业学生的转型及统计专业的扩招,因此,掌握扎实的理论,熟练的应用技术,拥有多态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3 具体措施方案

3.1 教学质量是核心

西方各国在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普遍开始进行高校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到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动计划,再到联合国组织的“提高质量保证能力的全球计划”,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我国高校的改革目的,也是全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3.2 建设动态教学机制

专业设置本身是否合理、技能培训能否跟随产业发展而进行科学动态调整,是应用统计学科建设的基本教学起点。我们需要眼低手高、重心下移、对接地方、特色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跟随社会动态发展形式,时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随着统计软件的快速更新,统计问题的层出不穷,数据挖掘方法的日新月异,要求一线教师根据最新的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无疑是对专业的教师是一个极高的要求,对整个教学机制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3 强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实现教有所践,学有所用

教产融合、校企合作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工作,是教育与产业全面合作。高校立足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更重要的是对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与行业企业共同研讨制订专业教学方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规范实践教学要求,实现教有所践,学有所用的全新教学局面。

3.4 加大创业创新力度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4]。许多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转换机制,并努力配合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推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同时,建设了一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会同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国1878所高校的超过20万大学生踊跃参与,带动全国上百万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许多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扎实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

3.5 加强非重点学科的专业建设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国家财政对全国公立高校采用统一的拨款标准,保证人才培养所需基本经费,避免因地方财政困难而导致资源出现明显差异,实现均衡发展。但是重点建设计划不是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而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重点建设既可能是那些办学水平相对较好的高校,也可能是水平相对不高但有特色的高校,既可能是学校整体,也可能是某一专业、某一课程、某一实验室、某一教学团队,也可能是某一管理制度。

应用统计专业虽然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基本都是在起步阶段,大多不是地方高校的重点专业,专业建设通常是自行探索,摸索式发展模式,这需要学校,甚至地方的扶持,不仅仅是经济上、能源上的支持,也可以是政府或学校帮助联系一些对外公司或者业务,打破固守自封的教学方式,使得应用统计专业真正应用起来。

4 结论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趋势,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如何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比率,如何在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现代化产业中赢得一席之地,是中国社会的问题,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应该思考、参与的问题,高校教育的责任已经不仅仅是育人,还负担着一份就业责任。

【参考文献】

[1]麦可思.教学改革如何动真格[N].麦可思研究,2016,1,30.

[2]赵庆年.我国普通高校定位问题及对策建议[R].教育成果要报,2015(9).

[3]辛华.应用统计学学科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

[4]教育部2016工作要点[S].教育部,2015.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创业创新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创业创新:青年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边疆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