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年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6-04-25 07:03陈培宇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

陈培宇

[摘 要]本文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大胆探索和尝试的社区青年汇进行了介绍,并对社区青年会运行几年来发展、壮大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探讨解决途径。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组织 社区青年汇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223-01

社区青年汇,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已经悄然出现在北京的众多社区之中,它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它立足成为汇聚青年的活动阵地、吸引青年的活动平台。从2012年北京团市委社区青年汇正式开始运行以来,初步完成了打造青年活动平台的任务。运行几年来,社区青年会不断地发展、壮大。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对问题的有效梳理、分析,探讨解决途径。使社区青年汇发挥更大作用,更好的开展地区青年活动。

一.社区青年汇概念和发展概况

1.社区青年汇的概念

社区青年汇,是北京团市委在青年聚集的基层社区建立,立足青年的生活空间,以为青年朋友们建设“一个好玩的俱乐部,一个靠谱的朋友圈”为目标,建设的以共青团为枢纽的地域性青年活动平台和基层青年组织,旨在实现理性积极、奋斗进取、和谐包容的城市青年社会关系的重构。

社区青年汇主要依托街道社区居委会活动空间、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和社区周边广场、学校等场地资源,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资金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方式,为城市青年提供交流、参与平台,实现对青年的团结组织。

社区青年汇的服务对象既包括户籍青年,也包括流动青年,并注重不同青年群体之间的交流。针对青年成长需求,青年汇开展三类工作:提供包括学习培训、城市融入、交友联谊、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比赛六项全市统一活动;支持各青年汇结合自身所服务青年的特点,开展创新性特色活动。

2.社区青年汇的发展概况

2010年起,为努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目标,北京共青团在部分城市社区试点建设"社区青年汇"。2012年4月,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团市委在全市建设了50家"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探索共青团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实现工作转型,发挥党和青年桥梁纽带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青年汇工作,已将社区青年汇工作纳入全市社会建设整体工作格局,由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青年汇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提出,要按照青年分布规律对社区青年汇进行合理布局。2013年,全市16区县建成350家规范运行的社区青年汇,对全市85处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群体聚集区域实现全覆盖。2014年,全市青年汇数量增加到500家,覆盖了绝大部分蚁族和青年聚集地区。远期,将在全市建设1000家青年汇,实现每万名青少年拥有一家青年汇的标目,实现对北京市全体青年的服务和引导。

二.社区青年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青年汇运行以来,无论从团市委、团区委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并且组织了众多青年汇活动,汇聚了一批青年。但在青年汇日常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多头管理,权责不清。

目前,社区青年汇绝大多数设立在社区之中,青年汇专职社工也基本都放在社区工作,对于青年汇专职社工的管理,就出现了多头管理的问题。团市委、团区委、街镇和社区作为青年汇专职社工的上级和同级管理部门,对于青年汇专职社工来说,都有使用和管理权。与此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事务所,也对青年汇专职社工具有监督、管理权限。这样一来,可以说专职社工要面对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多个管理部门,从而引发了不少问题。

一是各级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不够,易引发矛盾。青年汇专职社工既然放到社区,也就成为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社区书记、主任对专职社工也就起到相应的管理权。如果涉及街镇有工作、活动需要使用专职社工时,由于街镇和社区沟通相对畅通,一般没有问题。而由于社工事务所经常性的召集专职社工开例会、进行活动部署、总结,但社工事务所并不会为此而通知街镇团干部及相关领导,这就造成了社工事务所用人时,街镇和社区根本无从知晓,因此引起相关领导对青年汇专职社工的不满,可能引发社区和街镇团工委的矛盾。

二是青年汇专职社工自身定位不清。对于青年汇专职社工来说,多头管理对他们自身也是一种问题。由于要面对多重、多级管理部门,很多青年汇社工自己都不知道该归谁管、听谁管。由于自己身在社区,社区书记、主任安排工作要接受;而社区又受街镇的管理,街镇团干部安排的工作也要干;团区委和团市委作为更高级别的领导部门,如果直接对专职社工进行工作安排,社工也理应服从;社工事务所又是与专职社工签约的单位,直接涉及社工们的切身利益,社工对于事务所安排的工作内容也只能接受。这样一来,很多专职社工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归谁管、为谁工作。

2.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青年汇还属于被动接受工作状态。

按照团市委的要求,每家社区青年汇每年至少要完成48次活动,每次至少20人参加,也就是说几乎每周都要开展一次活动,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与此同时,青年汇专职社工还要完成社区的一部分工作,有时需要协助街镇团干部完成街镇的相关工作,这样一来,社区青年汇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大,又要完成每周一次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绝大部分青年汇专职社工在这半年时间中都处于被动接受和拼命完成这些工作的状态,很少能抽出时间来根据本社区、本地区的特点,自己策划、谋划个性化的主题活动。

三.相关建议

1.明确青年汇专职社工管理责任主体,有效实施监督考核。

必须明确由一家成为青年汇专职社工的管理责任主体单位,根据目前专职社工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街镇的社区、村中的实际情况,管理责任主体应当是街镇团工委。青年汇专职社工相当于一名社区干部,由街镇团工委对其进行管理和考核,社区、村对其进行使用。团市委、团区委在使用青年汇专职社工时,应当下发通知到街镇,街镇团干部与社区做好沟通,并进行登记记录。而社工事务所,作为政府购买的服务,对专职社工不应具有管理权与使用权,社工事务所对社工的使用必须首先经过街镇团工委的同意,社工事务所对青年汇专职社工的考核也应当主要依据和听取街镇团工委和社区的意见。

2.重质而不是重量,青年汇应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广东地区作为青年组织、社会组织最为成功的地区,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个:一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化程度相当高,政府花钱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并不是一味的提出量的要求,而是注重这些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形成的效果和影响,以成效作为衡量标准,而并非活动次数或数量。这样一来,没有巨大工作量的压力,很多义工和社工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研,了解地区特点,了解地区青年和其他人群的需求,根据需求开展服务项目和活动,有的放矢,这样做出来的活动效果远比被动接受的工作要好的多。二是广东地区的每个社会组织相对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比较单一,非常有针对性。在长期的研究相对单一的内容和工作对象,长期开展固定的各类活动和项目后,慢慢的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工作水平也就日益提升。

四、结语

青年汇,完全可以借鉴广东经验,重活动效果、轻活动数量,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长期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形成自己青年汇的品牌和特点,牢牢抓住地区青年的需求,真正的让青年汇成为地区青年想来、愿意来的活动平台,成为青年朋友展现自我的展台,成为青年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一个大舞台。

参考文献

[1]刘昆,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中国社会组织,2014年03期.

[2]上海爱华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一线社工的成长和经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
政府购买食品安全监管服务研究
滨州市出台《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管理暂行办法》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探究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政府购买服务问题和对策研究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