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远林 刘小辉
[摘 要]在党的十八大后提出了发展党员新的"十六字总要求",建立科学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至关重要,是为党输送合格、新鲜血液的基础,是各基层高校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党员发展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发展程序严重缩水、衡量入党标准有偏差、培养考察形式单一等。本文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对四川农业大学党建创新项目实施的跟踪,总结归纳了部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方法创新的做法,希望能助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切实保障党员发展质量。
[关键词]党员发展;保障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1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94-02
十八大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总要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与原来的“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相比,把“保证质量”改为“提高质量”,把“改善结构”改为“优化结构”,这都意味着,根据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发展,对发展党员质量和整个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与培养,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杨树政,2010),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的建设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现行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快速深入融入国际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中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互交融,经济利益、社会风气、人们的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产生了较大影响(郑紫东,秦自强,2011)。这些因素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及发展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与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大学生党建的专职工作人员和“两课”师资缺乏,学生管理工作跟不上,使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所放松,针对性、感召力、说服力、凝聚力有弱化的趋势;学生党组织在校园各种群众性社团活动中声音较为低沉,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整体影响力不明显;部分学生党员不注重对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和关心,提高自身政治修养,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下降,功利思想表现严重。
(二)党员的发展与教育管理不协调
党员的发展教育上:一味的灌输党的理论和知识,并没有使广大培养对象广泛参与进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端正其入党动机。把发展党员人数看作是开展工作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忽视党员发展质量,出现发展程序不规范,考察不严格等。在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上: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在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除了党章和上级党委公布的党员发展条件及程序,基本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制度体系,加上对大学生的党员监督评价不到位,大量存在“重学习成绩,轻思想政治素质”、“重发展,轻教育管理”、“重发展前教育培训,轻再教育监督管理”、“重形式,轻内容”,没有切实落实我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建设方针。
(三)党组织活动缺少吸引力与凝聚力
对当今时代大学生融入信息化、网络化等新载体的时机把握不到位,没有抢占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信息化、网络化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发展模式的先机。大学生党组织活动仍是传统的传达纸质文件、党员发展、固定党员会议、听报告等,思想交锋、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立体教育模式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非常缺乏,使得活动极其枯燥,收效甚微。同时党支部活动没有自己的特点与重点,党内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学生会、专业或班级活动联系较少。
二、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
(一)、组织创新
1、建立学生党员之家
向敏等(向敏,卞成德,2013)提出,高校学生党员之家是一个为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团员提供的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参与或组织活动的固定场所,是提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团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作用,营造良好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氛围的非盈利性服务机构。
为强化党支部教育管理职能,做好党员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工作互动、生活关爱等工作,切实提高党支部“引领发展、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能力,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学生党支部建立党员之家,力促学生成长成才。其具体做法是通过开展“建学生党员之家,促学子成人成才”项目,将学院学生党员达到2人及其以上的宿舍设置为“党员之家”,在学院学生宿舍楼层建立30个“党员之家”作为活动的阵地,开展了“学习宣传”、“公益活动”、“帮扶活动”、“假期实践活动”四项活动,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全院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每项活动开展前都做了详细的计划、安排,明确了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和要求,项目开展过程中及时检查、指导,项目结束后都及时收集材料,进行总结和宣传。努力把“党员之家”建设成“学习的园地、育人的阵地、信仰的圣地、保先的高地”,使“党员之家”真正成为学生党员的“教育之家、学习之家、活动之家”。
2、创新流动党支部设置
由于大学生党员特别是各类学生团体和组织有着流动性特点,这对高校党建工作和基层组织的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陶大伟,2012)。四川农业大学艺体学院社会体育、广告设计学生党支部设置多个专业团队流动党支部,该党建创新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成立流动支部,分别选定体育专业“健美操代表队”和广告专业“声客传媒创业团队”启动流动党支部开展试点工作。第二阶段则是两个流动党支部通过组织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组建啦啦操队、开展健美操推广活动、参与创业大赛、承接广告策划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发挥流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作用。同时,在第三阶段对两个流动党支部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示范推广。通过推广带动了该学院许多其他学生团体和组织的学习借鉴,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制度创新
1、创设与实施预备党员承诺践诺的创设与实施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党支部结合支部实际,经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和积极推进,开展了以细化预备党员的考察工作,使党员的管理及考察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具体化的预备党员承诺践诺活动。该党支部首先从制度入手,从考评对象、时间、内容、流程、结果使用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并制定具体的考评评分表,实施分季度考察。其次要求新发展的预备党员需在党支部大会上做出自身的承诺。承诺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保持并发扬自身优点,弥补不足之处;二是培养服务意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将所有预备党员的承诺在学院网站和宣传栏上进行了公示。最后还由各学生党支部对每位预备党员指派了一名监督人。监督人均由支委或其他正式党员担任,其主要职责是监督预备党员践行承诺的情况,并定期向党支部汇报。
2、施行“双向目标考核”发挥预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的培养教育需要注重对党员同志自觉性的引导,培养其自我约束和自我进步的意识。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09级本科生第1、2支部首创“双向目标”考核机制。首先,学院党总支规范党员发展的条件、程序,出台《推优入党暂行办法》和《预备党员目标管理试行办法》,每学期初指导学生党支部制订“双向目标”计划,以“规定动作”加“自选动作”的方式,鼓励党支部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工作。在“规定动作”方面,学院统一印制了“党员目标考核”表格,要求新发展的预备党员必须填写并及时建档,同时组织好中期和终期两次考查。“自选动作”则由支部自行组织,支部将“参与活动情况”、“履行带头作用情况”等作为考评的重点。其次,指导每一名新入党的同志制订并实施“双向目标考核”。支部指导培养联系人根据发展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好“双向目标”的制订工作,由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各执一份,签订“双向目标”并逐一建档。
(三)、载体创新
1、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形式,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应该摒弃“为了建设而建设的思想”,而是注重在切实发挥学生党组织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木科系学生党支部于2011年启动党建创新活动项目,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活动载体和发展平台,为学生党员提供锻炼实践的机会,成功实现了该支部的建设和发展。结合专业特色,在充分调查、分析、了解市场动态后,木科系党支部牵头建立独立接单设计、与企业合作设计、外包设计、装修咨询服务等为主要业务的“室内先锋工作室”,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专业知识学习。并承办寝室文化设计大赛、举办专业作品展览等专业活动,在学生党员中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同时支部还在假期组织专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党员提升专业技能。通过载体创新,在帮助学生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的同时,更加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开展学生党员下乡活动
作为农业院校,必须注重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的紧密结合,争当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智囊团、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助推器、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储备库(何宇,2012)。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党支部紧密围绕党员“积极下乡,深入基层”这一主题,结合其在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社区建设、反贫困、弱势人群救助、社会服务与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学生党员下乡活动,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该学生支部主要通过到村镇挂职锻炼、深入基层体验农村生活、下乡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到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加强支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实现了提升专业能力、树立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显著成效。
三、结语
新形势下,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也为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高校党建工作应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注意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孙信丽,2009)。要创新大学生入党考察培养模式,构建起完善而富有成效的学生党员培养、考察、监督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分阶段、筑平台、建机制,创新服务理念,提高广大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发展质量逐年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树政. 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考评机制[J]. 高校理论战线, 2010(03):46-48.
[2] 郑紫东, 秦自强.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机制探析——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 人力资源管理, 2011(07):165-167.
[3] 向敏, 卞成德. 关于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的思考——以学生党员之家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02):141-143.
[4] 陶大伟. 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探析[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1(6):86-88.
[5] 何宇. 新时期农业院校“党建创新+服务三农”新模式研究——基于四川农业大学的案例分析[J]. 学理论, 2012(16):148-150.
[6]孙信丽,崔建国,徐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对策及创新研究[M].德育,2009(3).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