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016-04-25 11:37张海峰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张海峰

[摘 要]公路建设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迅速推进,公路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人们对公路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探讨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概念入手,引入了公路建设中的廊道效应、迫近效应、诱导效应等生态效应原理,分析了当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积极借鉴。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157-01

公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交通设施,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然而,人们在进行公路设计、修建及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公路迅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公路污染、公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公路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如何通过采取科学的办法与措施,实现公路建设运营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现代人们努力追求的公路发展目标。

一、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概念

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是专指公路沿线与公路密切相关的、受到公路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影响的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包含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主要指植物和动物,既包括人工植被,又包括天然植被;既包括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又包括家养畜禽、水产鱼类等。非生物成分则主要包括地表和地下水、各类土壤、自然景观等地形地貌以及温度、湿度、气候、风俗等自然气候条件。

二、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效应

(一)廊道效应

公路是人类实现互联互通的廊道,是实现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资源和信息流动的重要通道。然而,对于地面行走的动物而言,每一条公路的新建都意味着是对它们生活环境和地域新的分割和分离,为其相互之间流动和沟通造成阻隔和障碍,迫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孤立化、片区化和岛屿化,对动物觅食、求偶等造成影响,且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迫近效应

公路的新建和开通,使得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沿线区域的人流和物流数量增多、频率加快,人类能够进入更深、更广的领域开展活动,容易导致一个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增大,资源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加深。

(三)诱导效应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成通车后,很容易带动沿线商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推进,造成沿线区域自然景观、农村景观迅速向城镇景观过渡和变化,诱导新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从而对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压力。

(四)污染效应

公路上行驶的主要为汽车等机动车辆,越来越多的汽车流排放出的大量噪声、废气以及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过程中偶有发生的交通事故,加上路面雨天径流的影响,容易造成公路沿线人类活动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影响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景观效应

每一次公路的新建,都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自然景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真正符合美学标准的事物,首先也是符合生态学标准的。公路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人造景物与自然景物相互作用的平衡互补过程。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努力避免对自然景观的消极影响,对于荒漠、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要根据生态效应科学分析其影响,强化动态监测和调查,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和措施。

三、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线路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可能对公路沿线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具体而言,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公路建设过程对沿线生态植被的影响

公路前期修建过程中,需要开挖路基和运输、堆放建筑材料,且车辆在运输建筑材料过程中必然会对相应区域的植被进行来回反复碾压,因而公路线状或带状延伸可能会破坏公路所经区域的植被风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损失。

(二)公路建设中产生的噪声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些噪声,从而对沿线生态环境陈胜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而言,公路建设阶段,施工车辆、施工机器、爆破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从而对道路沿线声环境产生影响。公路运营期间,大量车辆在来往通行过程中会因喇叭、发动机、车轮摩擦等产生大量的噪声从而对沿线声环境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

(三)公路建设中产生的固体和废气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因为搬运堆放物料、挖土等而产生一定废弃、废渣、尘土等大量的污染物,会不同程度地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公共路面铺设和沥青浇灌过程中会产生青烟,从而影响沿线大气环境。此外,公路建成通车后,公路沿线植被不得不长期经受汽车尾气、颗粒尘土等污染,从而造成沿线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

(四)公路建设行为对周边居民及生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公路的新建、扩建和运营,将极大地改变居民生活中原有交通状况,改变了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空间联系和沟通距离,会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公路的新建和改建,不但分割了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而且容易改变、破坏和压缩原有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和原始生态环境,使得生物景观逐步发生改变。

(五)公路建设行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影响

公路里程一般都比较长,占地面积比较大,公路修建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挖掘隧道、填埋土坑、挖山取料、浇筑水中路墩等,有时为了修建公路而不得不征占良田、住宅甚至人文古迹等,这样必然会对公路沿线的自然风景区、历史文化古迹等造成一些破坏和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的整体格局和发展形态。

四、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体系与方法

(一)公路生态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也即在对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二是应遵循政策性原则,也即公路设计和建设、运营过程中应积极遵守国家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三是应遵循针对性原则,也即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契合公路开发特点,结合沿线环境具体实际,尊重和顺应当地生态循环系统规律。四是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也即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公路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是进行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从宏观方面划分,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就具体的评级体系指标内容来讲,包括对影响因素、影响对象、影响效应、评价范围和等级等生态因子和生态系统的识别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监测、预警等内容。

结束语

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科学设计和工程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和探讨了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理和方法,在具体的公路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应立足于公路具体实际,针对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特点进行科学评估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和设计科学合理的公路建设方案,降低公路建设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参考文献

[1] 王婷,韦宗敏.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129+132.

[2] 余晓敏.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9:88+96.

[3] 高伟伟,王文杰.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J].科技视界,2015,28:286+308.

猜你喜欢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
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运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