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
摘 要: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毋庸置疑,对世界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日本和英国学者都对风筝的起源在中国的事实,是无可否认的,同时一些人还把宇航事业的起源是受到中国的风筝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不仅促进世界宇航事业的发展做铺垫,同时莱特兄弟对飞机的发明也是受到中国风筝的启发,而发明创造出来的。毋庸置疑,风筝的故乡起源与中国,这是无可争论的事实,但是,聪明的中国人什么时候发明创造的风筝呢?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键词:探讨;风筝;起源
一、古代风筝起源的传说
风筝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历经数千载,关于其起源的传说在广大劳动人民口中至今广为流传。主要有三种:帆船、帐篷说,斗笠、树叶说和飞鸟说。
木舟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息息相关的,它产生与人类的劳动生产过程,在木舟的基础上,人类又创造了帆船。我国战国时期庄子就在《逍遥游》中提到“列子御风”,传说禹时船上就已经有了帆。帆是借助风力而形成动力,推动船向前行驶的装置,与北方风刮帐篷在空中飘飞现象的原理大致相同。
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是我国劳动人民实践之余经验的智慧之果。斗笠也和人类的生产劳动息息相关的,在生产过程中人类为了躲避酷暑和风雨而逐渐发明创造出来的,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尤其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居民更是不可或缺。
飞鸟说认为,最早制作的风筝是受到飞鸟的启发,模仿鸟的飞行制造,并用飞鸟命名的。因为,在现有的历史文献中和考古发现中对古代风筝的形状、结构和扎绘技术来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鸟的形状居多。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相传墨翟为宋国人,后长期居住在鲁国,因受到天上飞鹰的启迪,“斫木为鹞”。宋代人们在风筝上装炸药,用四支“起火”作为动力,让其飞到敌方上空后,点燃导火线,引起火药爆炸,这就是古代人所说的“神火飞鸦”鸦形风筝[1]。
二、古代风筝名称的变更
(一)木鸢
“木鸢”这个名称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那个年代制作风筝的原材料都用薄木或竹子。据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墨子花费了三年的时间研制出一只木鸟,其原材料就是使用的木片,由于木片比较重,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迄今为止,墨子发明的这只“木鸟”是最早的,这也是风筝最早的模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墨子研制出“木鸟”的基础上,鲁班对其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了改进,把原来的木片换成竹子,把其整体的重量降低了,可在空中长时间飞行,故称为“木鹊”。
(二)纸鸢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不仅对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而且对风筝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纸的质量比较轻和薄,若把原有的木片或者竹子换成纸会不会有新的变化呢?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纸对风筝飞升的规律的摸索中发现,纸是风筝优良的材料,这样人们开始了用纸作为风筝的材料,用纸做成的风筝,在当时的学名为“纸鸢”,这就是纸鸢出现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风筝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但是在对汉代的史料记载中时比较少见,汉代以后关于纸鸢的记载逐渐增多。
(三)风筝
“风筝”一词的出现历史悠久,它是在纸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代的风筝和纸鸢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其区别为纸鸢为哑鸟,只飞不鸣,而风筝既能飞又能鸣,联系就是风筝在纸鸢的基础上发明创造而来,它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像筝弦的声音,带着鸣器的纸鸢,这个风筝的兴起带来了契机,同时增加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的趣味性和娱乐性,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三、古代风筝的历史学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风筝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材料质地日益翻新,形式内容千变万化,衍生出一片沸腾的景象。然而关于风筝起源这一古老的话题,在当代学术界依然是百家争鸣,各持己见,尚未得出统一的定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专家、学者基本上都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进行考辩的,其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
(一)先秦时期
历史记载最早,至今仍较普遍被认同的“木鸢”说。该观点认为风筝起源于先秦时期,距今约有2400年的历史,并有以下史料记载为佐证。其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2]。”;《墨子·鲁问》载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西汉《鸿书》载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等等。后据考证,墨子和鲁班又同为鲁国人,进而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该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齐鲁一带。另外,曹雪芹也支持此种观点,曾在其著作《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写道:“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可征者实寡,非所详也;唯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或无疑焉[3]。
(二) 汉朝时期
汉朝大将韩信造风筝之说。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载有:“纸鸢,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豨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4]。
(三)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羊车儿之说。(唐)李延寿的《南史侯景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叛军侯景围困在台城(今南京附近),粮草断绝,形势危急,城外虽然有援军,但因城池受困无法联系。故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5]。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这一事件发生于梁太清三年正月十三日,太子萧纲即梁简帝是留下姓名的最早的一位放鸢者[6]。
四、小结
从上面的论述与分析来看,目前有关风筝起源的观点中,最为可信的应该是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木鸢说。依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风筝起源于先秦时期,最先应用于军事需要,南北朝时是一种传递信息的通讯工具,宋代发展成为一种新式武器,直到隋唐时期才发展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娱乐玩具。
参考文献:
[1] 郑金兰,顾长法,王建伟,等.潍坊民间艺术史话[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88:64-65.
[2]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625.
[3] 《墨子·卷十三第四十九·闲诂》.转引自陈奇猷校注.《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625.
[4] 西汉.《鸿书》[M].
[5] 孔祥泽,孔令民,孔炳彰.曹雪芹风筝艺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
[6]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第四十二·岁时风俗·纸鸢(四库全书920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