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秀芬
摘 要: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国情,以及“要素禀赋说”、“技术赶超说”怎样选择的问题。究竟是选择模仿创新还是自主创新,怎样去看待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的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选择的问题。
关键词:技术进步路径;要素禀赋说;技术赶超说;模仿创新;自主创新
一、引言
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如何快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获得快速、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经济政策制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促进经济增长的来源有很多,如外贸、教育、技术进步、资本、自然资源等等。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现在大家普遍认可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更加先进),二是人力资本(既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三是技术进步(如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技能与方法的改进)。本文主要讨论有关技术进步的相关内容。谈到技术进步,无可避免就谈到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问题。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选择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理论上,存在着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禀赋学说”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技术赶超说”的争议。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禀赋论”,以林毅夫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下的要素禀赋说,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应该采取要素禀赋升级带动技术升级的“渐进式”技术进步路径。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技术赶超论”,以郭克莎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坚持遵循竞争优势下的“技术赶超论”。他们认为如果长期坚持比较优势,我国将错失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机遇,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按照竞争优势理论下的“技术赶超论”,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应该是将比较优势动态化,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让部分领域走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渐进式路径,让另一部分领域走自主创新的一步到位式技术进步路径。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且以技术引进为主导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模仿创新学说和以自主研发为主导的自主创新学说的争论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无论是“要素禀赋说”还是“技术赶超说”都提出相同的两点:一点是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策略不同;另一点是从“技术引进——模仿创新——二次创新——自主创新”这一动态化渐进过程来实现“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这一转变,那么这一渐进过程是否可行?(技术引进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状态,既路径选择的依赖)。如果不可行,那么技术引进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短利的过程,对于长期技术进步是一个阻碍;如果可行,它对创新能力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二、正文
根据上述引言所述,究竟“要素禀赋说”与“技术赶超说”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的分歧点又是什么?都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却为何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下面就运用病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问题:
我国错综复杂的国情比作一个人得了肥胖症;“要素禀赋学说”比作要对这个人进行药物性治疗;“技术赶超学说”比作要让这个人进行锻炼运动;二者共同的观点(即模仿创新——二次创新——自主创新,这个渐进式过程)比作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节食,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动态变化比作适当改变治疗方法。
首先需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药物治疗的速度很快,但后期的副作用较大;运动锻炼的见效很慢,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健康不反弹。(2)肥胖等级的概括:五星级——严重肥胖(需马上以药物治疗,否则将出现生命危险,需马上将体重降下去);四星——很肥胖(药物治疗为主,运动锻炼为辅,避免患者因为运动强度大而使身体损伤);三星——肥胖(二者双管齐下,药物用量应适当减少,运动锻炼应适当加大力度);两星——比较肥胖(运动为主,可以有部分的药物辅助治疗,但用药需谨慎);一星——轻微肥胖(不需要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已经足够)。在治疗的时候都要进行合理的饮食。
比较明显可以看出的是,我国国情应在“三星”和“二星”之间选择,难以抉择的是我国国情究竟是属于“三星”还是“二星”,这也就是“要素禀赋说”与“技术赶超说”的分歧所在。然而有一点是比较庆幸的,那就是它们都提倡从模仿创新——二次创新——自主创新这一渐进式过程。
另外,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像一些地区还很贫困落后,资本匮乏、劳动力廉价,这种情况自主创新是搞不起来的,只有先通过技术引进使地区先富裕起来再说。比如说我国国情诊断为“三星”,基本措施就是双管齐下,但是一些特殊的问题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如刚才提到的地区贫富差距问题。还有,如果这个病患啤酒肚特别严重又该怎么办?那么他可能就要有针对性的加大腹部锻炼(如仰卧起坐),这类似“技术赶超说”中的“一步到位”的观点。
哪些需要“一步到位”呢?(1)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2)新兴技术产业(总理说过:新起的产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3)拥有很大的市场或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4)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行业(如航空、军舰,原子弹等);(5)关系到国民生计的产业。
适当的改变治疗方法,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研究的问题。随着治疗的推进,患者的病情也会相应的得到改变。已经改变了的病情,要重新诊断,拟定新的治疗方案。如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生产力落后,国家贫困,人口众多,所以大量引进外资,却很少自主创新。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明显单纯的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已经不适合中国国情了。
中国的东中西部差别较大,到底是技术引进为主还是自主创新为主,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因此,每个地区的用药与运动的各个权重也是不同的。东部经济发达,资本充足,有能力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起辅助作用。但西部却不同,西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模仿创新——二次创新——自主创新这一渐进式过程,是两派学说都比较赞同的一个观点。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漫长,所以往往迷失或是出很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当代中国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欺诈问题,并不是中国的独有情况,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三、结论
尽管“要素禀赋说”与“技术赶超说”存在分歧,但是它们也具有一定相容性。怎样使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是关键。把它们放对位置,使它们适应“多元化”“层次化”“动态化”的现状,共同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 余永泽,2012:《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选择的研究述评》,《经济评论》第6期
[2] 程友芳,2009:《生产要素禀赋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选择》,《亚太经济》第2期
[3] 林毅夫、张鹏飞,2006:《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第4期,
[4] 郭克莎,2003:《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国际经济评论》第5期
[5] 刘小鲁,2011:《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经济评论》第3期
[6] 蒋殿春、张宇,2008: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经济研究》第7期
[7] 李光泗、徐翔,2008:《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第3期
[8] 林毅夫,2002:《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第1期
[9] 孙建、吴利萍、齐建国,2009《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经济学研究》第1期
[10] 洗国明、严兵,2005:《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世界经济》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