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然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社交网络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通过社交网络,可以使用户自由地构建个人文档,并具备分享文章、图片以及视频等功能。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角度上来看,其信息传播特征显著。本文从我国社会网络信息传播现状出发,对我国社交网站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我国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征、效果和策略方面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深入了解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
现状下,社交网站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轨,通过社交网站能够实现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的共享,从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在社交网站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也得到了商业、学术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1]。为了促进社交网站的良性发展,对其信息传播特征、效果与策略进行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文对“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效果与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的根源所在。
一、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现状
对于社交网站来说,具备个人文档构建、文本共享、图像共享、视频共享等功能。与此同时,社交网站通过信息传播的形式,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进一步使社交网站的用户增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社交网站数量已达上千家,包括了人人网、开心网、QQ空间以及豆瓣等。并且,由于社交网站的商业发展前景广阔,现状下我国社交网站的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在2012年,我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已达2亿多,网民使用率超过50%[2]。在用户量增多的情况下,其带来的网络信息数量也十分庞大。从发展角度上而言,要想促进社交网站的良性发展,便有必要对其信息传播特征深入了解。
二、我国社交网站基本情况
(一)用户主体
最早出现社交网站的国家是美国,例如MySpace以及FaceBook等等。由社交网站形成的独特文化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展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也非常之快。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交网络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交网站用户主体主要集中在人人网、QQ空间、豆瓣以及开心网等。就目前来看,人人网的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而QQ空间的注册用量则超过了6亿。总之,我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庞大,这样便导致产生的数据量也十分庞大。而在用户主体方面,人人网主要是学生和白领;豆瓣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开心网主要是白领;QQ空间涉及到了各个领域的年轻人。此外,还有大型婚恋网站世纪佳缘,从目前来看主要用户为适龄青年,其他类型的社交网站也包括了一些大龄或者老龄群体。
(二)访问情况
在上述分析中,认识到我国社交网站用户注册量十分庞大,而用户注册量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交网站的规模及容积。要想更为深入地了解用户对社交网站的依赖或粘度,还需要掌握其访问情况。所以,从访问情况来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交网站的重要性。社交网站访问情况主要有两大趋势:其一,呈现平缓期状态,也就是说每天的访问量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不会出现起伏过大的情况[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交网站的用户粘度优良,能够长期吸引用户的关注度。其二,维持分众化发展趋势。也就是说,诸如人人网、QQ空间、豆瓣以及开心网等,在访问量上不会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呈现分化发展局面。并且,不同的社交网站均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访问的固定及增加奠定了基础,例如世纪佳缘主要用户为未婚青年,主要的功能是发展网络相亲;而人人网的主要用户是一些青年群体,用于交流讨论各种热门话题。总之,我国社交网络访问情况具备明显的特点,且访问量巨大,这也决定了我国社交网站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 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探究
(一)区域性传播特征
我国社交网站的区域性传播特征非常显著,主要体现为:社交网站信息将用户作为中心,在不平等性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展现区域性传播。我们知道,对于传统网络来说,主要是将内容作为主导,用户主要是用户的阅读者。但是,对于社交网站来说,其传播的内容是用户自发的。这样,社交网站用户便具备自发、阅读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对线下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维护;另一方面对线上人机交往圈加以扩大。而对于社交网站信息来说,其流动基于个体所处区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交网站信息的区域性传播特征。
基于社交网站节点当中,用户存在平等性特点。但是,每一位用户在信息的创造及接受两方面的能力均存在差异。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以建立话题的形式使以自身为中心的圈子得到有效构建,然后吸入其他用户关注,或邀请其他用户关注。这样,在获得关注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以用户为中心的区域也逐渐扩大[4]。此外,虽然社交网站的环境是平等的,但是由于用户与用户之间创造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所以就会呈现创造信息能力强的用户更容易受到其他用户的关注,也更能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反之,对于创造信息能力弱的用户来说,在受其他用户吸引或关注上就会呈现不足的局面,进一步使不平等的网络结构明显体现出来。
(二)模拟人际传播特征
我国社交网站信息存在模拟人际传播特征,具备很强的双向性,在信息反馈上非常及时,并且双向互动的频率非常高。此外,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跨越地域及时间。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创造信息的用户能够通过对方的反应,进而了解并掌握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而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方式,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突出、有效。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交网站信息传播具备人机传播的特征,以信息沟通、交流为桥梁,掌握人的动向、情绪,进而在传播方式改进的条件下,使传播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在人际信息传播过程中,有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两大主体,对于这两大主体均以信息为载体,实现沟通及交流。而对于社交网站信息传播来说,也具备人际信息传播的特征,也同样是以信息为载体,实现沟通及交流。但是,社交网站信息传播与人际传播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即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而使信息的传播及获取均更加快捷、方便。
(三)多元化传播特征
对于社交网站信息传播来说,除了区域性传播特征与模拟人际传播特征之外,还存在多元化传播特征,包括了媒介方式、传播功能以及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的多元化。此外,在文化理念方面,也存在多元化特征。用户可以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条件下,实现信息的传播,并结合图文、视频等媒介,表达自身思想感情,从而实现感情的传播。此外,对于社交网站来说,其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借助网络平台,集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利用信息传播即时的功能,使这部分人在同一个平台当中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5]。当然,这也不为是一种丰富文化生活的特征。因此,从整体层面而言,社交网站信息传播还具备多元化的显著特征。也正因为其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使得社交网站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现如今,在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广告风靡一时的环境下,社交网站也被商人们视为“打广告”的一块重要基地。
四、 社交网站信息传播效果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站开始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期能够在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中开展包括线上互动、应用推广、娱乐游戏等多项业务。这些业务不单单可以有效改善用户在线活跃程度,同时还能够给后期社交网站成为用户共享信息、互动交流的第一考虑网站。
(一)拓展广度深入深度
据相关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有74.8%的网民作为调查对象表示,社交网站的交流相对于现实交往范围更加广泛;有64.4%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流的效率与频率更高更快。因此,可以看出当前社交网站在信息传播速度、范围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由于其用户群数量众多,热门话题参与度超高,相对与传统媒体来说社交网站信息的传播效果实现了深度与广度上的深入与拓展。在社交网站中,每个人的身份都是相同对等的,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更加平等自由的地位使得社交网站中的信息个性化特点更加鲜明。社交网站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信息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多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直线形式传播,同时还存在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即为,在社交网络上如果有一个人发布的相关信息,假如该信息没有好友或其他人回复、分享、转发那就代表着该条信息的传播即为停止,传播效果将消失。但是如果该条信息能够吸引他人眼球,引发他人回复、分享、转发,成为热点话题,那么该条信息将会通过N对1以及N对N的形式转播。同时,社交网站中存在的@功能,能够精确的开展一对一传播,被@对象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相关信息,避免了信息传播的流失情况,使得传播效果更加明显。
(二)影响观念理念与决策
在社交网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话题讨论中,用户参与到话题讨论的过程中会明显受到意见领导以及其他人群的影响。合理、强大的意见会使得持有其他意见的人不再发表意见或者选择沉默。如此循环,就会导致舆论压力的出现,让社交网站中针对某一事件出现压倒性的舆论方面从而影响其他用户的观念理念与决策。
(三)低成本维护人际关系
相对于现实生活中维护人际关系受到地理与语言限制的情况来看,社交网站最为基础的功能就是打造人脉,维护人际关系。例如,在著名社交网站人人网中,如果用户想要寻找自己的朋友,只需要通过人人网中相关搜索界面输入自己朋友的姓名、学校等相关信息就能够找到对方,同时还可以留言给对方,在双方相互加为好友后还可以进行在线即时通讯。社交网站以较低的成本冲破了传统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维护受到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良好的开展日常人际交往,维护人际关系。
五、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策略
(一)减少无价值用户数量
无价值用户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微博上的“僵尸粉”,主要就是指花钱能够买的没有价值的虚假微博粉丝,一般都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的恶意无价值用户。这一类型的用户大多数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只转发有无意义、无原创或者有病毒的营销信息,在一定程度的对社交网络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我国社交网站无价值用户数量持续处于上升趋势,如果要维护有效真实的人际关系,社交网站需要对用户发布信息进行核实,根据用户在社交网站中的行为规律来对其是否是无价值用于进行判断,从而考虑是否将其清除,从而有效减少无价值用户,缓解无价值用户对于社交网站的危害。
(二)放宽实名网站话题限制
在虚拟的网络环节中,网民可以抛开顾虑与限制在网络上随心所欲的发表看法与意见。然而在当前一些实名制的网站中,由于社交网站虽然利用实名制来维护社交网络的真实环境,杜绝虚假信息的产生,但是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对网民自由发表意见造成了影响与束缚。很多网民迫于真实的人际关系,大多都难以在社交网络中发表自身真实看法。特别是针对当前热点话题难以发表真是意见。在社会与利益格局不断优化的现代社会,如果社交网站难以成为用户自由意志交流沟通的平台,那么如果长期以往,社交网站将会缺失群体互动,甚至难以继续存活。因此,针对这一现状,社交网站应该适当的放宽实名网站话题限制,根据不同的话题来进行分类,判断对该话题进行发表是否可以进行匿名操作。
(三)强化与现实社会中议题的互动
伴随着社交网站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更多的媒体开始注册并使用官方账号,用于借助社交网络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深化对网民的互动,并且不断尝试新型的报道模式。对于社交网络来说,传统有实力的媒体与网络媒体与社交网络的融合使得大量的外部新型流入社交网络中。各种权威的外部信息涌入不单单可以吸引更多的网民在社交网站上传播信息,鼓励网民更加深入的参与社交网站的产线讨论,同时还能够时刻保持社交网络的信息流通度,创造更加新鲜,更加真实的社交环境,强化社交网站对用户的黏性。
六、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我国社交网站主要具备三大传播特征:其一为区域性传播特征;其二为模拟人际传播特征;其三为多元化传播特征。其不同的特征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并针对其效果提出了相对应的例如紧贴社会关注话题等策略。这些传播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社交网站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本人认为我国社交网络还有必要提倡“绿色”、“正能量”文化的传播,以此为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立婷.基于LBSNS的社交传播模式及其前景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2,04:108-114.
[2] 万萍.我国社交网站信息传播效果及策略研究[J].中国出版,2012,22:58-61.
[3] 于婷婷.窦光华.社交网络服务兴起的社会学意义[J].当代传播,2011,06:55-57.
[4] 蒋一平.诸葛晴怡,卢振波.国外图书馆利用社交网站的研究进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03:92-102.
[5] 聂勇浩.罗景月.感知有用性、信任与社交网站用户的个人信息披露意愿[J].图书情报知识,2013,05: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