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内涵的“新”及对传统城镇化的超越

2016-04-25 09:43余倩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内涵

余倩

摘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 “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内涵传统城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对于我们推进城镇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真正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不是单纯的树高楼、建广场。在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的过程中,要注重完善对农村人口的生活保障和情感寄托,使农民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摆脱一种“打工候鸟”的境地。

二、新型城镇化内涵的新理解

(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人们对传统城镇化的认识大多仍然停留在城镇规模的扩大化,伴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建筑的增加,这种观念往往认为城镇化的结果是土地城镇化、建筑城镇化,而忽略了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性。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对新型城镇化的新理解的应有之义。城镇化的进程应当是围绕着人的发展来展开,要树立牢固人本思想,创造良好的人本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本气氛,产生良好的为人服务的功能。总的来说,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要增添城镇的人文气息,能够推动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最终达到马克思所讲的“人的无差别发展”。

(二)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的特征,受这一经济发展特征的影响,传统城镇化的进程中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有些地方出现了某些偏向城市发展的政策,有些地区甚至于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牺牲农村发展城市的现象,这种做法势必成为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这提示我们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一定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一方面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注重“质”的提升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重速度、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新型城镇化不是“量”增加的过程,而应当是“质”的提升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粗放式用地、用能,现在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的重要性;要把依靠中心城市带动转化到依靠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的道路上来。

(四)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犷式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特征。为此,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应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聚式发展”,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科学技术的运用,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数日的雾霾天气给这种城镇化敲响了警钟。

(五)注重生态文明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从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模式等多角度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城镇化发展的思维。要加大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对传统城镇化的“新”

(一)由物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传统的城镇化的质量不高,过重依赖土地粗放式的扩张:重面积扩张,轻内部挖掘;重城市形象,轻人口专业;重新城建设,轻老城区和外来人口聚集区的改造,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投入和城市管理不科学。新型城镇化关注“人的城镇化”,力图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让农民也能享受和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解决农民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专家认为,要从物的城镇化转化到人的城镇化,舒服的城市生活应该是四有,有收入、有服务、有善治、有舒适。从外延扩张、粗放发展转向内涵为主,通过结构优化实现集约发展。

(二)从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转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发展战略向工业、向城市倾斜,造成城市优先发展的局面,并过分注重特大城市、大城市对国家发展的领头羊作用。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互促,按照城乡各自的发展规律,走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道路,并且注重中小城市发展。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三)由数量规模扩大的城镇化到注重质量内涵的城镇化传统的城镇化依靠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高楼大厦的建立,带来了交通拥堵、用地紧张、资源匮乏、公共服务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而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城市的本质内涵—使人们生活的更好,而不是为了机器或汽车来建设城市。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类居住之所。

(四)从高能耗的城镇化转向低能耗的城镇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在城镇化进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甚至引发大规模雾霾天气。低能耗的城镇化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科技的运用。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更大的优越性。

(五)从少数人先富的城镇化转向社会和谐的城镇化。传统的城镇化进程中,少数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或者依靠经济转型、行业优势等先富裕起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新型城镇化注重社会和谐、社会效益,坚持效率优先但更兼顾公平,把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作为服务的重点。

(六)从破坏生态的城镇化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城市与自然界最大的差别在于城市的降解功能过弱,生产和消费功能过强,人口集中密集所产生的副产品增多,所以城市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冲击极大。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有更多的“生态脚印”,注重对水资源,增强自然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为的不合理改造,坚持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城镇化不是简单粗放的城市化,而是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张,而是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刘兴云.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思路[N].光明日报,2013(2).

[2] 邹佳佳,马永俊.智慧城市内涵与智慧城市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2(4).

[3] 孙中萍.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J].世纪桥.2013(5)

[4] 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J].理论月刊2013(4)

[5] 谭宗宪.论我国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J].特区经济.2006(4)

[6] 王玉玺.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J].建设中华2008(6)

猜你喜欢
城镇化城乡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城乡涌动创业潮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