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拳打死老师傅人人都能当导演

2016-04-25 18:58路蔷
看天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烂片何炅徐峥

路蔷

导演真正心里有故事要表达,

和被资本“赶鸭子上架”,这两种情况会在最后作品的

呈现上有很明显的差别

陈凯歌、冯小刚、徐峥、曹保平、陈思诚、李杨、韩杰,现在头衔都是导演的这几位齐聚在王宝强的新电影发布会上——是的,王宝强也要当导演了。这次公布的新戏《大闹天竺》,基本上听名字观众就能在脑中勾勒出其基本形态:公路喜剧、异域风情再加上爱露牙傻笑的“宝宝”。这些目前喜剧市场上的“硬通货”都为王宝强的导演处女作圈定了愿意为之买单的观众群。

明星跨界当导演,早已算不上是新闻,事实上,如今的电影市场传出谁要当导演都不是新鲜事,比如接下来,你就会看到赵薇、苏有朋各自执导的第二部电影,钟汉良、蔡康永、张嘉佳、文章、林心如、刘若英作为导演的处女作也将接受市场的检验。

这现象让人不禁想问一句,电影导演还有门槛么?

跨界的虚火

所谓“跨界”去当导演,大体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比较常见的就是摄影、美术、编剧、演员这些常年跟电影打交道的人转而执导自己的电影作品,这类就属于自然的行业内部流动,因为这些人已经很熟悉电影拍摄的基本规律,所以这类转型成功的先例相对多。张艺谋、顾长卫最早都是摄影师;冯小刚从美工做起,转为编剧,再做导演;演员转做导演的成功代表是姜文、周星驰、尔冬升,近几年徐峥、赵薇、陈思诚的作品也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当然,被质疑的也不少,邓超的《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虽然票房都过了5亿,但否定他导演才华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另一种情况,遇到的争议则比较大,那就是随着近几年“IP”概念被热炒之后,作家、歌手、主持人、经纪人、影视公司老板也纷纷投身到导演行列。“IP”说白了就是资源,作家手里的畅销作品、歌手的热门歌曲、主持人做火了的节目都是稀缺的“大IP”。名人转型做导演,可以将以往所累积的人气转化为电影票房的保障。在2015年国内总票房已突破440亿的大背景下,新的观影群体和需求出现,为导演这一行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正是许多跨界导演涌入的契机。因此,资本追捧各界名人,也是一种看似风险更小的选择。

有人感叹跨界导演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也有人会说这是“新导演改变传统电影思维”。这种立论显然建立在那些扎扎实实的票房成绩的基础上——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18亿;大鹏的《煎饼侠》,10亿;何炅的《栀子花开》,4亿;黄晓明的经纪人黄斌参与导演的《何以笙箫默》,4亿;就连“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也卖出了2亿元。

“如果我说我是被逼的,你信吗?”何炅曾经这样回答关于“为什么要去当导演”的提问。很多圈内大佬看中何炅的人气和资源,捧着剧本来找他。IP培植不易,在电影界哄抢成熟IP的当下,何炅那首每逢毕业礼必响起的《栀子花开》也可以衍生出一个项目。《栀子花开》的总策划彭宇在项目筹备时带领他的大数据团队做了一番研究,证明“栀子花开”这个词的搜索量在每年毕业季都会猛增,2014年全国的在校生有近2亿,何炅的微博粉丝有5245万,87.7%关注他的人是女生,所以这部电影设计了能吸引以上人群的故事,选择了李易峰、张惠雯、蒋劲夫这样的主演,定档就在毕业季。

但是以上大数据却无法保证这部戏不是烂片。虽然何炅面对争议说过,“我不能让别人觉得,何炅拍电影是在圈钱,或者他是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我一定要在这个电影里面表达我的审美,我的三观,和我的青春态度。”不过,去年各种盘点烂片的文章里,《栀子花开》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影片里的“青春态度”和“三观”也充满了被观众大量攻击的槽点。

对于资本来说,“IP”和“大数据”能为投资保底,只要严格按照这些条件“组装”出“产品”,即使被再多人抨击,巨大的投资回报仍然可以驱使这种“生产”进入规模更大的新一轮循环。在粉丝和票房面前,赖以保持行业水准的创作门槛已经消失殆尽。

转型=烂片?

当然,并不是“跨界导演”的作品一定就是烂片。能否跨过创作的及格线,最终还是取决于创作者的才华与心态。陈凯歌的一段话基本可以概括许多演员转行做导演的心态,“当他心中有话要说,做导演的欲望就会出现,他心里一定积累了饱满的情感,一般来说第一个拍得都会特别好。”导演真正心里有故事要表达,和被资本“赶鸭子上架”,这两种情况会在最后作品的呈现上有很明显的差别。

在很多演员转做导演的处女作里,也确实可以看到强烈的个人特色。徐静蕾自己也说,《我和爸爸》里展现的父女关系其实表达了她个人经历与内心渴望的差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姜文找到了酷似自己的夏雨来演他自身经历过的那个时代的青春故事;蒋雯丽执导的《我们天上见》就是她本人和姥爷的故事。跨界执导真正站稳脚并不容易,对于明星导演来说,真正困难的是当他们把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完之后,要如何保持后劲,而不是拍完一两个故事后就无以为继。

另外,跨界导演成为不少中生代演员在遇到瓶颈后的主动选择。徐峥就曾说过,对于他们这个年龄的演员,很多大导演也许不会选择他们去主演电影,而自己接到的剧本也不够好,因此,去当导演就成了自己“升级”的一种方式,用句玩笑话来说,“做导演,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戏演”。为了突破自身,这类跨界导演就得有“蓄谋已久”的事业规划,而交出的作品通常就显得比较“稳”。比如,徐峥自己的两部作品《泰囧》和《港囧》都脱胎于当初自己参演的《人在囧途》,戏里所有的笑料都是他精心计算过的;赵薇当导演前专门去读了导演系的研究生;陈思诚先执导了《北京爱情故事》的电视剧试水,随后才拍了同名电影;陈建斌说做导演的想法由来已久,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写剧本……

尽管表面上导演的门槛越来越低,可要达到电影基本的技术底线,光有一腔热血和一颗雄心还是不够的。于是你可以看到大部分新人导演的作品里,都会有资深的电影从业者充当“保驾护航”的角色。比如,徐静蕾的《我和爸爸》里请来姜文、张元、叶大鹰三位导演参与演出;周杰伦第一部导演作品《不能说的秘密》请到了大师级的李屏宾做摄影指导,为影像把关;关锦鹏出任了赵薇《致青春》的监制;杨采妮在拍摄《圣诞玫瑰》时,有徐克、张之亮共同担任监制。虽然都说电影是导演的作品,但是对于跨界新导演来说,一个成熟的创作团队就已经为作品质量盖了章。最近钟汉良发布消息,即将把饶雪漫的小说《沙漏》改编成电影,而他请到的监制是只拍过一部电影的韩寒,这种组合听上去就有种不详的预感。

大洋彼岸的好莱坞也有不少明星跨界当导演,不过他们涉及的题材看上去明显更有企图心。多年来被批“不会演戏”的本·阿弗莱克已经凭《逃离德黑兰》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安吉丽娜·朱莉连续拍了两部严肃的战争题材片;娜塔丽·波特曼自编自导自演的名著改编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刚刚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反观国内,明星则普遍把眼光放在能赚快钱的喜剧、青春、爱情电影上,利用人脉和人气拼命吆喝赚票房。而当我们对这类作品审美疲劳时,执导电影对明星到底是加分还是减分,作品自己就会留下结论。

猜你喜欢
烂片何炅徐峥
何炅按砍价挑鱼
徐峥:理财不““囧”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机智神回复
神回复
神回复
课间十分钟里的“见面会”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那些年,追逐爱情的女汉子
何炅 辞职北外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