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6-04-25 08:05刘战慧刘昕昕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产业融合湖州

刘战慧,刘昕昕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文献著录格式:刘战慧,刘昕昕.“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431-435.



“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刘战慧,刘昕昕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文献著录格式:刘战慧,刘昕昕.“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431-435.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桑蚕业的发展呈现多元融合生态化的趋势。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湖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桑蚕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桑蚕文化旅游开发应在深入挖掘传统蚕桑文化的同时,进行适当创新,形成湖州蚕桑文化旅游的新格局,积极开发特色蚕桑文化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新需求,促进蚕桑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蚕桑文化;产业融合;旅游开发;湖州

中国丝绸享誉世界,蚕桑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一。湖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蚕桑丝织生产基地,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2015年的旅游年主题是“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国家推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旅游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更倾向于富有参与体验性、知识文化性的旅游产品,呈现出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所有这些对湖州来说是促进桑蚕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开发蚕桑文化旅游的良好契机。

1 湖州蚕桑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1提升湖州蚕桑业竞争力的需要

湖州的蚕桑文化源远流长,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了4 700多年前的丝带、丝线、绢等,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之一。湖州的丝织品凭借其科学的栽桑养蚕技术和超高的丝织技艺,在众多的丝织品中脱颖而出,深受历代统治者喜爱,成为皇家御用品。丝绸之路使湖丝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确立了“湖丝衣天下”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和周边的杭州、苏州相比,湖州作为“丝绸之府”的影响力日渐衰落,湖州桑蚕业的传统工艺受到很大冲击。湖州蚕桑生产呈现不断下滑态势,蚕桑丝织业面临着不断萎缩、竞争力下降的困境。一些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缫丝养蚕,继承传统的丝织工艺,湖州的蚕桑丝织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1.2保护和传承中国桑蚕文化的需要

蚕桑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着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惬意生活。它所传达的是勤劳智慧的先民,在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中学会了坚守创新。湖州桑农所创立的桑基鱼塘系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然而蚕桑民俗礼仪观念正逐渐淡化,一些蚕桑民俗礼仪也在逐步地退出人们的生活。长此以往,充满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蚕桑文化将会渐渐消失。桑蚕文化需要传承,这种传承可以让我们感受先人的智慧,增强对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3促进湖州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014年,湖州市的旅游总收入为503.2亿元,占GDP的26%,旅游业已成为湖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与周边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此外湖州旅游业自我营销的力度不够,知名度相较于周边城市也较弱。湖州的蚕桑文化底蕴深厚且独具地方特色,为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助于湖州旅游整体形象的完善,进一步提高湖州旅游业的竞争力。因此深入挖掘湖州丰富的蚕桑文化资源,依托现有的蚕桑丝织产业,进行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发。通过蚕桑文化旅游带动湖州蚕桑丝织产业的发展,随着湖州蚕桑丝织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展,使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助机制。

2 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分析

2.1蚕桑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湖州是我国蚕桑文化的摇篮。出土于湖州钱山漾遗址的丝织物,经专家研究鉴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丝织品,有着4 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力证实了湖州是丝绸的古老发源地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湖州就开始栽桑养蚕。隋朝,湖州的蚕桑产业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呈现桑林遍野,家家养蚕的景象。优质的湖丝成就湖州“湖丝遍天下”的美名。湖州的蚕桑丝织业兴盛于唐朝,是当时重要的蚕丝产区,丝织品成为朝廷的贡品。宋元时期,湖州进行了育桑技术的创新,采用先进的嫁接技术,使湖桑成为当时最佳的桑树品种,大大提高了蚕茧的质量和数量。湖州“丝绸之府”地位正式形成于明中叶,蚕桑产区进一步扩大;优质湖丝誉满天下,成为当时重要的丝织原料供应场地;湖绉、双林绫绢等产品十分畅销,深受世人的喜爱;涌现了一大批丝绸名镇,如菱湖、双林等,南浔正式确立为蚕桑丝织贸易中心;湖州的蚕桑丝织技术进一步完善,出现了蚕桑丝织专著以及相关文学作品。清朝,湖州“丝绸之府”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这一时期湖州的“辑里丝”不仅成为皇家指定的御用品,且享誉海外。在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万国工业博览会上,湖州辑里村的“荣记湖丝”摘得了金银大奖,书写了第一个荣获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的篇章。

2.2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

湖州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且具有良好的光照,东部平原河网密布适合栽桑养蚕。湖州是杭州、上海、宁波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位居长三角中心地带。目前,拥有104,318两条国道,杭宁、申嘉湖等五条高速公路和长湖申航道以及杭宁高铁等,形成了良好的交通网络。湖州高铁的开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湖州的交通网络,而且加强了与其他城市的联系。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为湖州桑蚕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3丰富的蚕桑文化旅游资源

湖州的蚕桑文化悠久而绵长,其蚕桑文化旅游资源更是不胜枚举。目前,湖州已载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含山轧蚕花、扫蚕花地、蚕桑生产习俗等。在长期从事蚕桑生产生活中,演化出带有宗教色彩的蚕桑礼俗,经代代湖州人民的传承,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蚕桑民俗。湖州先民所信奉的蚕神是“马头娘”,与其他地方推崇的蚕神“螺祖”不同。祭祀蚕神在湖州民间是非常重大的事情,特别是在清明期间,前往寺庙祭拜蚕神的农户络绎不绝,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庙会。湖州至今还保留着祭祀蚕神的民俗活动,如含山的蚕花节、新市的蚕花庙会等。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湖州市主要的蚕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4“一带一路”战略的良好契机

蚕桑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一,它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中国的丝织品经丝绸之路后享誉世界,西方国家对中国蚕桑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栽桑养蚕丝织技艺上。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积极出台各项相关政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了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同等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有利于湖州桑蚕产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 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机遇下,湖州应进一步推进桑蚕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3.1发挥优势,合理创新文化旅游的展示形式

利用湖州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湖州深厚的蚕桑文化底蕴,创新旅游产品的展示形式。如借助博物馆形式的展出,不仅可以让旅游者尽快了解湖州蚕桑文化形成整体上的认识,还可以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实现弘扬和教育的目的。可在蚕桑文化之源——钱山漾遗址附近建立湖州蚕桑文化博物馆,利用实物、图片、书籍等形式将湖州的蚕桑文化史、蚕桑民俗礼仪、栽桑养蚕和缫丝织布等内容一一展现出来。在博物馆内开辟一块非物质文化展示台,由民间的老艺人定期向旅游者进行表演展示,如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展示,辑里湖丝制作技艺的展示等。让旅游者感受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重视湖州作为“丝绸之府”这一地位的开发。在湖州蚕桑史上有着众多极负盛名的丝绸古镇,如南浔、双林、菱湖曾是“全国五大丝市”中的一员。应深入研究丝绸古镇的蚕桑史,充分利用当地的蚕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湖州的“丝绸古镇”群,达到增强蚕桑文化旅游地的形象,加深旅游者对湖州蚕桑文化认识的目的。抓住湖州丝绸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品,其优良的品质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这一要点进行挖掘。将那些丝织品还原到现实作为展品供人们欣赏,进一步加强湖州作为蚕桑文化旅游地的影响力。创新旅游模式,将蚕桑文化与智慧旅游相结合,推出蚕桑文化智慧旅游,重视与旅游者的互动,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

表1 湖州市蚕桑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3.2优化湖州蚕桑文化旅游格局

近几年,来湖州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湖州的旅游总收入也在不断地增长。但过夜游客人数始终不高,与周边城市的旅游总收入相比仍位居其后。其实湖州本身并不乏特色且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如南浔古镇、安吉百草园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零散,区域间合作不足,开发不成系统,造成综合竞争力不强。可通过借鉴美国学者岗恩的“社区—吸引物空间布局模式”,优化湖州市蚕桑文化旅游格局。以蚕桑文化旅游为主线,将区域内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民国旅游资源以及蚕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设计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增强湖州旅游地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环境,加强湖州内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各区域间的距离,加强县与县、县与乡、乡与乡之间的联系,实现客源共享,延长旅游者在湖州的游玩时间,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3.3开发特色的蚕桑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者的消费诉求正发生着变化,更倾向于富有参与体验性、知识文化性的旅游产品,呈现出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湖州桑蚕文化旅游产品可重点开发以下几个方面。

3.3.1蚕桑生态游

将蚕桑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凭借湖州乡村旅游的名气,依托桑基鱼塘、蚕桑丝绸产业,推出“陪你去沧海桑田”、“把酒话桑麻”等主题旅游。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活动,让旅游者通过参与活动感受蚕桑文化。旅游者可去桑园摘桑叶采桑果,到鱼塘捕鱼,听蚕桑神话故事,学做蚕花饭等特色的蚕乡小吃,亦可参与桑农的农活如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等。建设“绣房”,由专业的绣娘为旅游者展示湖州特色的丝织技艺,旅游者也可以参与其中,学习传统的丝织技术,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DIY,绣出属于自己的“绣品”。甚至可以开展绣品竞赛,让旅游者投票选出最佳绣品,增强与旅游者的互动。为增加游客的重游率,推出“最佳桑树种植者”活动,开辟一块专门供旅游者种植桑树的区域,由游客自己打理。根据游客的种植情况,评选出每年的“最佳桑树种植者”。待桑树开花结果后,游客可以亲自采摘桑叶和桑葚,感受劳动的快乐。游客也可以将桑叶制作成桑叶茶,作为纪念品赠予亲友。还可以针对儿童开展“认养蚕宝宝”活动,每位儿童都可以认养一只蚕宝宝。根据孩子们饲养蚕宝宝的情况,评选出“最佳养蚕小能手”。通过喂养蚕宝宝,激发孩子的兴趣,了解蚕桑文化,增长知识。凡是参与活动且获胜者,可以免费体验特色“蚕房”一晚,蚕房里的枕头被套等都是蚕桑丝织制品,质地柔软舒适。通过体验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

3.3.2蚕桑科普游

将体验与科普相结合,开发角色扮演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在体验项目中学习科普知识。利用湖州的蚕桑文化资源,依托南浔辑里村的国丝文化园,建立蚕桑文化体验园和蚕桑科普园。蚕桑文化体验园主要是让旅游者感受蚕桑文化,旅游者可以选择自己想要体验的角色,如桑农、绣娘、丝绸商人等。在选好角色后要换上相应的服饰,增强体验的真实感,如桑农需穿麻布衣而商人则是穿丝绸服饰。当游客进入基地后就开始角色的扮演,按照古代人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角色扮演其实是将虚拟游戏中的闯关游戏现实化了,旅游者相当于玩家,可以切身实地的感受游戏,享受闯关成功的乐趣。在角色扮演中,旅游者通过参加学识技艺技能等比赛,来提高自己的等级,获取奖励。比赛的内容当然是紧紧围绕着与蚕桑丝绸文化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蚕桑科普园会采取多种形式,将蚕桑科普知识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除了图片展示、视频教育、观看陈列实物外,旅游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去桑园观察不同品种的桑树,去蚕室观察蚕,去加工坊体验如何缫丝等感受科普的快乐。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开展“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免费让学生参观蚕桑科普园,学习蚕桑知识。在传播蚕桑文化的同时加强了湖州蚕桑文化旅游的宣传。

3.3.3蚕桑民俗游

湖州的蚕桑生产习俗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在中国蚕桑丝织文化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含山蚕花节”和“新市蚕花庙会”民俗活动是湖州十大节庆品牌之一,目前已成为浙江省民间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含山蚕花节”已开发的民俗活动主要包括祭蚕神、踏青、轧蚕花、摇快船、吃蚕花饭、评蚕花姑娘等,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前来参加。但开发的程度不够,仍需进一步深入挖掘蚕桑民俗内涵。收集湖州民间的蚕桑故事、蚕歌等,开展听蚕桑故事、祈蚕歌、咏蚕桑诗篇、猜蚕灯谜、点蚕花灯等活动。将蚕乡的婚嫁礼俗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将蚕神蚕花娘娘的传说演绎出来。通过增加活动项目,不断丰富蚕桑民俗节庆旅游。

3.3.4蚕桑保健游

以桑蚕养生为主题,推出保健游。桑葚是“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不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可以达到延缓身体衰老、美容养颜的目的。“桑箕星之精神也,蝉食之称文章,人食之老翁为小童。”(出自《本草纲目》),生动描述了桑叶有着良好的保健功效,常吃具有延年益寿的效果。桑叶经国际食品卫生组织鉴定成为“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因为桑葚和桑叶的良好功效,所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由此可将桑叶桑葚入菜推出蚕桑宴,品桑葚茶,饮桑葚酒、桑葚汁,尝蚕桑菜,让旅游者一饱口福的同时还能有益健康。将当下流行的SPA与旅游相结合,利用桑叶泡澡可使皮肤变得细嫩,推出桑叶SPA。在身心获得放松的同时还有美容养颜的效果,应该会受到很多年轻女性的青睐。

3.4开发蚕桑文化旅游纪念品

凭借湖州的蚕桑民俗文化,将蚕花、茧花、蚕花灯等开发成湖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依托蚕桑丝绸产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入挖掘桑葚、桑叶的功能和疗效开发桑葚酒、桑叶茶等保健产品;研发优质的蚕沙枕、蚕丝被等居家产品;继承传统,创新工艺,加强对丝绸产品样式的设计和开发,融入时代元素,不断推陈出新。将蚕桑文化与双林绫绢、织里刺绣、辑里湖丝等有机结合,赋予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档次。开发特色的蚕乡小吃,如桑葚糕、桑叶饼、桑叶包、蚕花饭、蚕花粽等小吃。

3.5拓宽营销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在主要客源地进行强势营销,如举办旅游推介会,邀请旅游目的地的新闻媒体、摄影师、画家等前来踩线观光旅游,扩大蚕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通过互联网,让湖州的蚕桑文化旅游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外国游客认识了解中国的蚕桑文化,进一步引发他们的旅游动机。通过征选“蚕桑娘娘”、举办“丝织刺绣大赛”,借助新闻媒体的报道,为湖州的蚕桑文化旅游造势。邀请知名人士为湖州蚕桑文化代言,拍摄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宣传片,扩大湖州丝绸之府的知名度。注重细节创意,将门票设计成明信片,背景可选择湖州特色的旅游景点,给旅游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增加重游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嵇发根.丝绸之府五千年[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

[2]胡晓玲.安康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22):6942-6943.

[3]黄官飞,张琦,朱飞凤.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应:以湖州新市蚕文化开发为例[J].商业文化,2010(9):168-169.

[4]柳丽萍,钱文春,李玉峰.湖州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蚕桑通报,2013,44(3):36-38.

[5]刘旭青.祈蚕歌与蚕桑文化:以杭嘉湖地区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5):29-32.

(责任编辑:张瑞麟)

作者简介:刘战慧(1969—),女,陕西蒲城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旅游经济研究工作,E-mai1:1iuzhh-83@163.com。

收稿日期:2015-12-07

中图分类号:S8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3-0431-04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345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产业融合湖州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