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须统筹远近标本兼治
自上世纪90 年代至今,我国经历了两轮经济增速下滑。这前后两轮下滑,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特点。当 前这轮经济下滑与上一轮经济下滑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其一,在上一轮经济下滑中,经济越下滑,就业越困难。但在本轮经济下滑过程中,却出现了经济越下滑,就 业越增长的情况。
其二,在上一轮经济下滑中,经济越下滑,劳动力价格越下降。但在本轮经济下滑过程中,却出现了经济越下 滑,劳动力价格越上升的情况。
其三,在上一轮经济下滑中,经济越下滑,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就越困难。但是,在本轮经济下滑过程中,虽 然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体上并没有遭遇像上世纪90 年代那么严重的困难。
其四,在上一轮经济下滑中,经济越下滑,越要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随着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引 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在本轮经济下滑中,虽然也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没有出现 明显的通货膨胀。
这些新态势、新特点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已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说上世纪是短缺经济,那么新世纪 是相对过剩的经济;如果说上世纪主要是总量增长问题,那么新世纪则主要是经济结构协调问题。针对目前的经济 下行与经济结构问题,应当统筹远近,标本兼治,采取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管理相协调,以供给侧为重点的对策。
首先,鉴于眼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需求侧管理尽管边际效用递减,但仍然是必要的,关键是把握好管理的 力度和精准度。如果像2009 年那样大力度刺激经济,一是效果有限,二是即使经济反弹了,但可能会回到传统老 路上,再度错失调结构、转方式的机遇。如果只搞供给侧管理,放弃需求侧管理,短期内很可能出现更大幅度的下 滑。需求侧管理的优势在于见效快,有利于防止经济继续大幅下滑,促使经济企稳。供给侧管理意在治本,功在长 远,即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的管理需要统筹兼顾,协调配套。
其次,需求侧管理的重点是有效投资。从表面看,我们通过需求侧刺激经济的力度是在不断加大的。2016 年 1 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达到141 万亿元,银行贷款规模已经达到2.51 万亿元。但问题之一是现在经济下行压 力过大,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均呈现力有不逮之势。消费与出口短期内难以发挥更大作 用,力所能及的只有投资,所以力度还可以适度加大。
问题之二是2.51 万亿元的银行贷款中,有多少流入房地产市场去炒房子了? 有多少被开发商换成美元还境 外贷款了? 甚至有多少属于资本外逃? 总之,有多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了,需要具体分析。投资的关键在于怎么 投,往哪儿投。不能搞普遍投资,大水漫灌,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重点投向需要"补短板"的地方,例如医院、养 老院、城乡基础设施等,既促进短期经济企稳,也解决长期存在的供给不足问题。
最后,要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方法,供给侧 结构调整是目的。之所以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财政、税收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打破旧体制对供给 侧的束缚。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而调整供给侧结构。为了积极而稳健地推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这一系统工程,需要抓紧设计与制定系统的财政支持方案,同时建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 金融支持体系。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