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

2016-04-24 08:32黄建东
生物进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动物群古人类古生物

黄建东

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

黄建东

安徽处于我国华北和华南两大沉积区域的交变地带,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都较发育,地层剖面完整,层序清楚,古生物化石丰富,地层和古生物化石在国内或大区域内具有代表性。沉积作用和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以区域性大断裂为界,安徽省总体上可分为华北、华南两个地层大区,北淮阳地区可归为秦岭-大别地层区(图1)。华北大区和华南大区分别自青白口纪和震旦纪开始接受盖层沉积,北淮阳地区长期处于活动环境,层序极不完整。三叠纪末,特别是侏罗纪以来,本省全面转入陆相红色碎屑岩沉积,各地层区之间的差异显著减小,界线不甚明显。

图1 安徽省地层区划图(据安徽省地矿局,1997,修改)

一、研究简史

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建国后至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至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

20世纪初,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在安徽省进行零星的古生物调查研究。许杰(1934)对安徽的笔石进行了研究,出版了《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1937年,张文佑对定远、凤阳一带寒武纪三叶虫进行了研究。1947年,谢家荣对怀远、凤台、寿县境内淮南盆地的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

上述研究标志着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研究开始起步。

2、建国后到上世纪末

建国后,安徽省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查明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分布范围、产出层位和主要类型。随后出版了《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安徽分册》,书中记录化石名单达1700多个属、种。1962年,郑文武在淮南地区发现新元古代古生物化石,1979年正式定名为“淮南生物群”。1969年,省地矿局311地质队的地质工作者在潜山盆地发现一块巨龟化石,随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了实地考察,发现了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1970年,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队,在开展1: 20万屯溪幅区调中在皖南岩塘组发现大量与热河生物群类似的化石。同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连海等在黄山市徽州区择树下村发现原始肿头龙骨骼化石及不明显的足印化石。1972年,杨钟健等将产于巢湖早三叠世南陵湖组的石灰岩中的脊椎动物化石命名为龟山巢湖龙,开启了“巢湖鱼龙动物群”的研究序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区调队系统总结全省的地质工作,先后出版了《安徽笔石化石》(1982)、《安徽蜓类化石》(1983)、《安徽省区域地质志》(1987)、《安徽地层志》(1982-1989)、《安徽省岩石地层》(1997)。

上述研究为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本世纪初至今

2004年安徽省成立了专门的古生物化石研究机构——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10年起,该所与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和意大利米兰大学合作,对“巢湖鱼龙动物群”进行系统调查和科学发掘与研究,在包括英国Na tur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报道该动物群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袁训来等在Na ture杂志上报道了在休宁蓝田发现最古老的宏体真核生物化石,为研究早期生命演化打开了新的窗口。

2014年,黄建东等在歙县鸡母山发现中侏罗世恐龙新属种,为华东地区恐龙最低产出层位。同时以会议摘要形式报道了黄山地区发现恐龙蛋新材料。

目前,安徽省的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二、古生物化石的分布特征

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分布与地层出露特征一致。在淮北-宿州一带主要产出前寒武纪至早古生代古生物化石,前寒武纪代表性化石包括叠层石、宏观藻类等,早古生代化石有三叶虫、头足、腕足、小壳类等。沿淮地区产出有数量可观的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如淮河古菱齿象化石、犀牛化石等。江淮之间则产出有新元古代至新生代的化石,如新元古代的宏观藻类、蠕虫类化石,志留纪的三叶虫、无领类、棘皮动物、笔石动物等,泥盆纪的大型植物化石,石炭纪一二叠纪的珊瑚、腕足、藻类、植物等,三叠纪的鱼龙、鱼类、菊石、双壳、植物等,侏罗纪的植物等,古近纪潜山盆地哺乳动物、爬行类、鸟类等化石,第四纪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和县直立人及其伴生动物化石、华龙洞直立人及其伴生动物化石等。江南地区主要产出新元古代-新生代化石,如新元古代宏观藻类、疑似后生动物化石,寒武纪海绵动物、三叶虫动物,奥陶纪笔石动物,侏罗-白垩纪的恐龙化石,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等。

三、特色古生物化石群

除了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保存完好、演化迅速的“标准化石”之外,还发育了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知名度,重要科学意义的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图2)。如新元古代的“淮南生物群”、“蓝田生物群”、早寒武世的“荷塘海绵动物群”、奥陶纪“宁国胡乐笔石动物群”、早三叠世“巢湖龙动物群”、中生代的“黄山地区恐龙化石群”、古近纪的“潜山脊椎动物群”、第四纪的“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和县猿人遗址”、“巢县银屏智人遗址”、“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淮河古菱齿象动物群”等,均为安徽特有的古生物化石群,尤其是“蓝田生物群”涉及的后生动物起源研究、“巢湖鱼龙动物群”涉及海生爬行类起源与演化研究,安徽古人类涉及的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重要的科研价值,使安徽长期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古生物研究的热点地区。

图2 安徽省主要古生物化石群分布

这些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为我省的地质找矿做出了贡献,而且勾勒出在安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不仅可以为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直接依据,而且是一部科学普及与教育的好教材。

致谢:安徽省地调院姜立富教授级高工提供了安徽古生物化石研究简史资料并对文章进行了修改;本文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511054)和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项目编号2013-g-15)资助。

猜你喜欢
动物群古人类古生物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探索古人类基因
细胞里的古人类
龙人——新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
Rock paintings in rainforest
古生物地理学和宏演化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
早三叠世南漳-远安动物群研究进展
安徽繁昌人字洞及周边更新世遗址中出现的北方动物化石
原角龙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我的古生物博物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