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刘杰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这个群体正在变得越来越庞大,他们的生活面临哪些不便?他们有哪些合理诉求?近日,记者走进老年人群体,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
刘女士的母亲今年72岁,平时穿腰围三尺一的裤子,刘女士转了两家超市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秋衣秋裤不少,就是没有老太太穿的码,都太瘦。要么就是码合适,料子不舒服。记者跟着刘女士挑选秋裤,发现老人们偏爱的棉质秋裤大多号码偏小,老人们穿着会勒腰腿,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好。
记者随机走访了街边卖衣服的小店,也没有发现专门出售老年人服饰的店面,只有个别卖中年人服饰的店铺里,有一两件适合老年人穿的衣服。
记者对几家超市进行了走访调查,售货员介绍说,只有一些保健品适合7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适合老年人的饼干、果脯等食品记者都没有看到。
虽然冲调类粉糊包装上印有“适合中老年人”“不含蔗糖”等广告语,但此类食品脂肪含量很高,并不适合老年人食用。
有许多老年人食品外包装上印有“含木糖醇”,但木糖醇吃得过多会引起老年人血液中三酰甘油升高,易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些“核桃粉”“枸杞红枣羹”“豆奶粉”等产品成分表中还可以看到植脂末。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食品除了品种单一,说明含混不清外,数量也很少。在超市熟食区,记者没有看到标明“老年人食用”的食品,卖糕点处也只有一种现场烘焙的无糖蛋糕和两种无糖面包。
高老先生今年83岁,“人老了,很多现代化的设备对年轻人方便,可我们老年人根本不会用”。高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看病经历:最初,高老先生以为挂号和以前一样,由于没有老年人专区,他便跟在长队后面排,终于轮到他,老人却没挂上号,而是领到一张预约卡。
再次排队往卡内充上钱后,面对自助挂号机,高老先生又犯了难。在机器前纠结许久,终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高老先生按“口腔科”,出了挂号条。
到口腔科就诊以及之后的取药环节,等待高老先生的仍是漫漫长队。“那天双腿站得直哆嗦。”高老先生认为,医院应该保证爱心窗口只为特殊人群服务,这样老年人就不必排那么长时间的队。此外,在运用高科技方便年轻人的同时,医院也应照顾下“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老年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老年人都曾被出租车拒载。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告诉记者,如果有年轻人跟着,一般不会拒载,如果只有老年人会担心他们发病出事。
老年人出远门打车,到公园遛弯则多数选择步行,看似简单的走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却困难多多。
记者陪着在公园遇到的高老先生回家,在穿越十字路口时,记者搀着高老先生。“路越宽越难过。因为走得慢,最怕的是绿灯时间到了,我还走在路中间。”走过路口,高老先生坐在路边休息时跟记者说,“人老了,总被嫌慢,其实自己也想麻利点,但谁都扛不住一个‘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