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上的墓碑
文/范正芬
非洲北部有个世界第一大沙漠,叫撒哈拉沙漠。这个沙漠是世界上气候条件最恶劣、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又被称为“死亡之海”。在19世纪之前,没有人能在进入撒哈拉沙漠后再活着走出来。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队成功地走出了这片沙漠。
1814年,这支考古队行进在撒哈拉沙漠中,沿途看到很多逝者的白骨。考古队队长总是要队伍停下来,在高地上挖个坑,把逝者的白骨埋在沙漠里,然后在所埋的地方用树枝或石头做一个简单的墓碑。但是沙漠中的白骨太多,埋葬白骨花费了考古队不少的时间。
有队员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收尸的。”但队长很固执地说:“每一位死者都是我们的同行,怎么忍心看着他们陈尸荒野?”大约一周后,考古队发现了许多足以震惊世界的遗迹和文物,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沙漠突然刮起了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加上指南针失灵,无法分辨东西南北,考古队彻底迷失了方向,食物和水也开始越来越少。考古队这才明白以前的同行为什么没能走出这片沙漠。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考古队队长说:“我们来时沿着沙漠做了不少简单的墓碑,这些墓碑就是我们回去的路标!”于是,考古队沿着沙漠上树起的墓碑,终于走出了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
考古队队员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无不感慨:“善良为我们留下了路标,让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给予别人善良,实际上也是帮助自己,给自己一份生存的安全。
(选自《知识窗》)
素材解读
为死者立下一块墓碑,就是为自己留下一个路标。善良就是这样美好,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受益,助人亦是助己,这就是善良的回报。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19世纪以前没人能活着走出撒哈拉沙漠的角度,可以运用到“风险”“代价”“敬畏自然”等话题。
角度二:从考古队队长坚持埋葬白骨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惺惺相惜”“人道主义”“善良”等话题。
角度三:从埋葬白骨的墓碑引导考古队走出撒哈拉沙漠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意外之喜”“人生的路标”“善良的回报”等话题。
左宗棠请“美食家”吃饭
文/张军霞
清朝重臣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曾经很赏识一个姓吴的部下,这人是世家子弟,非常有才华。一次,左宗棠打算将一件重要的差事交给吴某完成,却有好几个人表示反对,因为他们都发现吴某有一个怪毛病,他在饮食方面非常挑剔,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对饭菜味道的要求都十分苛刻。自称美食家的他,甚至对吃饭使用的餐具也很讲究,一旦有什么地方不合心意,就会对下属大发雷霆,弄得人心惶惶,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委以重任呢?
左宗棠听完,什么话也没说。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左宗棠就派人去找吴某,说是要请他吃饭。当时,吴某还没起床,听说左宗棠要请自己吃饭,急忙穿了一身衣服跑了出来。
吴某来到左宗棠的住处,侍卫将他领到一间空荡荡的房子里说:“总督大人让您在这里等他。”吴某从早晨等到中午,连左宗棠的影子也没看到,他饥饿难耐,却又不敢走开,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等。傍晚时分,外面终于传来脚步声,走进来的却还是一名侍卫,他拿来一壶水,又放下一个做工非常粗糙的茶碗,然后很快就离开了。吴某已经渴得嗓子冒烟,他顾不得挑剔茶具,一口气喝了两大碗水。
过了一会儿,侍卫又来了,这次他端上来的只有糙米饭和青菜,吴某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当吴某打着饱嗝儿放下碗时,左宗棠终于走了进来,他用十分抱歉的语气对吴某说:“临时有紧急公务需要处理,让你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说着,左宗棠吩咐侍卫将山珍海味送上来,满满地堆了一桌子,然后很热情地劝吴某吃菜,此时的吴某已经吃得非常饱,再也咽不下一口食物,他只好连连辞谢。这时,左宗棠才笑着说:“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不管多么糟糕的食物也能吃,一旦吃饱了,就算山珍海味当前也无法品尝出味道了,可见食物的味道并没有一定的好坏之分啊。”吴某听完,感到十分惭愧,从此他不再自称“美食家”,也不再因为食物是否可口而责骂下人了。
(选自《百家讲坛》)
素材解读
有时候,直接指出一个人的缺点,不一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不如采取另类的方式让对方自己醒悟,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吴某非常有才华却会因为美食对下属发脾气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人无完人”“优点与缺点”“人的多面性”等话题。
角度二:从左宗棠并不因为吴某的脾气坏而放弃委以重任的角度,可以运用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抓住重点”等话题。
角度三:从左宗棠通过请吴某吃饭使其明白道理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注重方式”“沟通艺术”“事半功倍”等话题。
有些错不需要“道歉”
文/张君燕
格雷戈·弗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小时候,弗兰克林的家里很贫穷。有一次,弗兰克林要代表班级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可是他连一双完好的鞋子都没有。弗兰克林很想让妈妈给自己买一双新鞋子,可他知道,妈妈根本拿不出一分钱。
弗兰克林路过邻居琼斯太太家时,看到了一双晾在窗台上的鞋子,那是一双崭新的球鞋,漂亮极了!“如果我能穿上这双白球鞋上台演讲,那该多么神气呀!”弗兰克林突然强烈地想要拥有那双白球鞋,他看四周没有人,便迅速地把球鞋塞到了自己的书包里。
穿上新鞋子的弗兰克林充满了自信,最后如愿以偿地赢得了演讲比赛的冠军。就在弗兰克林得意之时,突然有同学议论,说他的鞋子很像琼斯太太的那双。最后,同学们要弗兰克林带着他们去找琼斯太太求证。听了同学们的质疑,琼斯太太笑着说:“是的,这是我的鞋子。不过,昨天我已经把它送给了弗兰克林。”“原来是这样啊!”琼斯太太的回答让同学们都无话可说,最后大家一哄而散。
“怎么样?孩子,穿上还合脚吧?”琼斯太太抚摸着弗兰克林的头轻声说。弗兰克林局促不安地搓着双手,羞愧地说:“对不起,琼斯太太,我……”“孩子,你不需要道歉。作为你的邻居,我竟然没有想到送给你一双鞋子,真是太不应该了。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会变得更好的,是吗?”琼斯太太打断弗兰克林的话说道。弗兰克林忍着泪水,认真地点了点头。之后,他一直记着琼斯太太的教导,最后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选自《自学考试报》)
素材解读
原谅别人已经认识到的过失是一种美德。有些错不需要道歉,正是那些善心和宽容下的“错误”,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基石和动力。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弗兰克林知道母亲没钱给他买鞋所以并没有提出要求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体谅”“懂事”“理解父母”等话题。
角度二:从同学们议论弗兰克林的鞋像琼斯太太的鞋并使其当面对质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围观”“爱凑热闹”“不顾他人感受”等话题。
角度三:从琼斯太太告诉同学们自己已经把鞋送给了弗兰克林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尊重”“宽容”“原谅”等话题。
角度四:从弗兰克林谨记琼斯太太的嘱托而奋发努力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感恩”“成长”“鼓励的力量”等话题。
两种鸟的心机
文/程刚
严寒的北极地区,因为缺少植被,给鸟类生活造成了很大麻烦,各种鸟儿都想尽办法适应寒冷的气候。
这里有一种绵凫鸟,在生育以前,它们会强忍剧痛从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的羽毛来筑巢。它们用嘴咬着自己的羽毛,脑袋使劲一甩便拔下一根,每拔一根便痛得颤抖一下。据说,绵凫鸟忍受这种疼痛来筑巢实属无奈之举,它们要延续自己的种族,就必须做出这样的牺牲。只有在松软而温暖的羽毛窝里,严寒的天气才伤害不到它们的儿女。只是可怜这些绵凫鸟,在抚育好子女后,有些可能会因体力不支被冻死,而活下来的,明年繁殖时依然要承受这种剧烈的疼痛。
同样寒冷的奥地利克利马地区有一种裸体鸟,这种鸟除了翅膀、头部和爪部长有羽毛外,全身都光秃秃的。每到冬天来临,它们便整天跟在一种雀鸟的身后,帮着雀鸟采棉筑巢。雀鸟感激它们的帮助,会把巢筑得很大,给裸体鸟留出地方,然后铺上大量的棉花,以备冬天它们共同取暖。可谁知,裸体鸟不久后便会做出一件十分龌龊的事,它们表皮上无数细小的皮囊会分泌出一种乳黄色的黏液,然后身体躺在棉花上一滚,棉花便会粘在它们身上,从而窃走雀鸟的过冬棉花。不过,它们这样做也没什么好下场,雀鸟见它们如此失信,便会疯狂报复攻击它们。本来,到了春天,裸体鸟皮囊上会分泌出一种溶液,身上的棉花因失去黏附力会迅速浮起而脱去,但由于受到雀鸟的攻击,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无法分泌溶液,棉衣也脱不下去。结果,在炎热的夏天,很多裸体鸟会被活活热死。
(选自《山海经打拼》)
素材解读
比起绵凫鸟纯粹的付出,裸体鸟的先付出后窃取的行为实在不太光彩。人亦如此,纯粹的奉献永远值得称道,而投机取巧的人虽可得一时快意,实则会害了自己。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绵凫鸟为给儿女一个温暖的家不惜牺牲自己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付出”“牺牲”“奉献”“亲情”“父母的爱”等话题。
角度二:从裸体鸟帮助雀鸟筑巢从而获得栖身之地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合作”“双赢”“寻找依靠”等话题。
角度三:从裸体鸟反过来窃取雀鸟过冬棉花最终害了自己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失信的后果”“不讲道义”“害人害己”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