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
不久前,印度尼西亚外交部抗议中国渔船进入印尼专属经济区海域捕捞,还拘留了一艘中国渔船的船长和8名船员,至今尚未释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事件发生的海域是“中国传统渔场”,要求印尼方面立即释放被扣押的中国渔民并保障其人身安全。这一事件反映了南海日渐升级的渔业冲突问题。
国有国界,鱼无边界。南海周边各国的渔民捕捞向来都是追着鱼群而去的,“过线”的事情经常发生。况且,目前不少海域的划线仍是“各说各话”。比如,中国和印尼在南海没有领土争议。印尼方面称中国渔船活动区域在其纳土纳群岛附近的专属经济区内,而这一区域与中国通常用来划分海界的“九段线”有重叠。
近年来南海渔业冲突升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海产品市场需求加大。二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捕捞能力都普遍增强,渔业成为不少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
印尼渔产品出口在其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由于发生事件的区域有极为丰富且价值更高的渔产品,印尼对这一区域也加大了海警投入。近年来,多次发生过越南、菲律宾和中国等国渔船被扣押、驱赶的事件。
中国与印尼方面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为确保合理合规的渔业开发,数年前,中国开始探讨与印尼进行渔业合作的可能。2014年10月双方在北京签署了有效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协议确定,对进入这一区域捕捞的渔船采取发放许可证、吨位限制等方式加以管理。印尼方面还鼓励中国渔业企业投资印尼,但将中企的股权限制在49%以下。
从中国的官方数据看,2013年大约有约400艘渔船在这一海域从事捕捞生产,年总产量20.1万吨,产值25.3亿元。但这些捕捞的海产品并非全销售到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印尼当地加工,并在当地出售的,还有一些卖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与此同时,一些中企也开始在包括纳土纳群岛在内的印尼境内投资建立相关渔业设施,建立了合资企业。
但是,这个协议签署不到半年,就被印尼在2015年1月单方面中止。显然,印尼方面感觉到了中方强大的捕捞能力,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渔船也不断增加在该区域的捕捞活动。协议的中止给中印尼双方都造成了损失。
从基本条件看,印尼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与中国相近,但其渔业发展仍缺少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尤其是渔产品加工行业比较薄弱。同时,印尼与中国并没有领土和领海纠纷。中国与印尼渔业合作按理说有一定的潜力。
此次扣船事件看上去可能会给中国印尼的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只要双方能够向前看,这也可能成为促使中国与印尼再次就渔业问题进行磋商沟通的一个契机。从中方看,重开渔业谈判的关键是要打消印尼方面对中国渔船过度捕捞的担心。中方应当照顾到印尼方面的这一关切,通过主动限制和管控中国渔船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协调组织中国企业对印尼渔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赢得信任。若谈判成功,中国与印尼就有可能逐步建立一个双赢的渔业发展体系。中国与印尼在渔业方面建立稳定和长期的合作机制,也会为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一个思路,树立一个样板。▲(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