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瑞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依赖就会产生弊端。本文从限制学生想象空间、影响知识消化理解、削弱师生情感交流等3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多媒体使用不当产生的3种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突出语言文字、分清轻重主次、倡导互动交流3个方面的克服方法。
1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产生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是专指于电脑程序中处理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等的电脑应用技术,其应用以强大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在改变人们固有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但是如果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或者过度依赖,也会产生许多弊端。
1.1以视听刺激代替语言文字,限制了学生想象空间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但是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更依赖于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过多或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就会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多媒体课件,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度。教学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大于直观的图像或音视频。如果用直观的视听感受代替丰富的语言文字,那将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以预设投影代替实时板书,影响了知识消化理解
板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调整板书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讲的课题上;学生看着板书,听着教师讲解,依据板书提示边听边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采取多媒体课件授课方式,“教师围着鼠标转,学生跟着屏幕走”,课堂更趋程式化、机械化,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多,对于学生能否理解以及能否跟上讲课进度,教师无暇顾及。
1.3以课件主导代替师生互动,削弱了师生情感交流
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课件往往代替教师成为主导。教师把大量精力放在课件的准备制作上,学生的关注点也集中在课件,甚至脱离教师的讲授,自己看课件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更多地是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依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这种变化,妨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难以有效调动课堂情绪及气氛,形成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迸发的良好氛围。这明显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2克服方法
针对多媒体语文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及弊端,不能一概否定、因噎废食,而是要扬长避短,努力寻求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的良好结合模式。对于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应把握3个方面。
2.1突出语言文字
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沉浸在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悟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感、滋养人生。语文教学重在“启悟”,即启发学生领悟。这种领悟不是源自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视频,而是来自语言文字。通过文字提供的广阔想象空间,去追溯文字所寄托的人文精神。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大境界。对此,我们既要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易感特性,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同时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防止因多媒体的使
用而削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掌握。例如,在讲解
《音乐之声》一文时,可选择性地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修女玛丽亚爱唱歌、无拘无束的个性。但又不能把语文课变成了电影欣赏课,要回到语言文字上来,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去领悟文字所刻画出的鲜活人物形象。
2.2分清轻重主次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三者关系必须梳理顺畅、拿捏得当。对于教师,应该具备跳出预设课件的能力,根据学生反应调整进度、把控节奏、驾驭课堂,而不是一味遵循课件机械地去讲授。对于学生,应该做积极主动的受众,踊跃参与到课堂中去,大声朗读、勤于写作、善于思考,而不是像电影院观众一般地去欣赏制作精美的课件。对于多媒体,其制作必须遵循辅助性、实用性、开放性的原则,不可一味追求视听效果,防止喧宾夺主;不可将授课内容和盘托出,防止缩减学生想象空间;不可机械预设课堂内容,防止固化学生思维模式。
2.3倡导互动交流
相比传统教学,在今天多媒体广泛应用的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为重要。教师通过多媒体这个媒介与学生交流,运用得当,则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更富成效的交流;运用不当,则可能使教师、学生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多媒体上,变相阻隔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必须大力倡导师生互动交流,做到既有教师的精彩讲授,又有学生的积极回应;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情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