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2016-04-21 14:04杜佳桐
求知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会现代化教育

杜佳桐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家建设的目标。教育现代化不只是对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超越,更可贵的是它促使每所学校由平庸到优秀,再由优秀转为卓越。

关键词:教育;社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7

1.教育现代化的价值与使命:人和社会的现代化

(1)教育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中具有先导作用。教育现代化的先导性体现在它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石和构成部分,它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强大支撑力量,没有教育人才和其智力的支撑,国家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

(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易变的过程,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教育。而教育从广义上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特殊的部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导向的作用。开展教育工作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育人为本,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成长及其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点。因此,中国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素质的提升。

2.教育现代化的条件与动力:优先发展,改革创新

(1)优先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有利条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石,保证优先发展教育,保持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1]这是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强调深化,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政策保证。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我国正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四化”也紧随其后,中国未来的突破与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大,人才是关键,教育必须是根本。

(2)改革创新是教育现代化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至今,在社会各方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我国教育改革也扎实推进,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们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成果,更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的实践成果。

3.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促进公平,保证质量

(1)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中还需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其过程中不免出现 失范现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些问题现象干扰、延迟了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失范现象只是社会转型时期中的一个必经历程,是发展中的问题。

基于教育供给非均衡矛盾的存在,首先,要依靠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基本手段;其次,要推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与协调,确立新型资源配置理念,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差距,增强其公平性;最后,要创建优惠策略和相应机制,以增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教育的扶持力度。

(2)提高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教育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重视其质量的发展与优劣,既是其现代化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增强教育的质量”。

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严格把好质量关,要坚定地把是否能促进人的发展、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作为评价教育质量好坏的根本。第二 ,要构建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内在发展需要,加强创新研究,打造名师,培育贤才。第三,加强管理体制的整改,坚持以质量为标尺,在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规划工作重点时,积极主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强化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第四,要加快出台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设立相关保障机制。第五,要引导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838/201008/93704.html.

[2]周稽裘.教育现代化: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描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社会现代化教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我的女巫朋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