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保形达意达旨之要领

2016-04-21 13:00:03王艳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翻译

摘 要:翻译中,语篇形式在意义传达和情感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时舍形取义的做法会让译文大失所色。因此,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将源语语篇的形编码到译语语篇,从而使两种语言在形式和意义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本文以赵彦春英译《三字经》为例,揭示形式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同时试图探索如何在“保形”的前提下达意、达旨。

关键词:翻译;保形;达意达旨;要领

作者简介:王艳艳(1989-),女,汉族,河北邯郸市人,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1.前言

《三字经》它以短小精悍的三字格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读之朗朗上口,品之意味无穷。纵观《三字经》历来译本,其都将《三字经》的“三字”之经典弃之不顾,此种舍形而取意的翻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以冗余繁琐的英文解释取代了短小精悍的三字经典,从而丢掉了原作的形美、损失了原作的意美、掠走了原作的神美。而赵译本采取“三词”对“三字”的方式创造了翻译的佳话。保住了形,传达了意,彰显了神,增加了韵,可谓再创了英文版的“三词经”。

2.保“三字”之形的操控

翻译应是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有机体,有时语篇之形可传意传神。《三字经》的三字风格是其成为国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蒙学读物,其“三字”格使它具有了易读、耐读、易记的特性,并赋予其独特的神韵。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很有必要保留“三字”之形,展现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

除赵译本,其它《三字经》译本都忽略了三字之形的体现。难道“三字”之形必须否决才能达意、达旨吗?如不否决,是否就不可译?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赵译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释。以下我们将试图探索赵译《三字经》是如何做到三者兼顾的。

2.1可拓逻辑的调控

在“三字”的语篇束缚下,赵彦春是如何成功避开语篇形式的羁绊使译作达意达旨的?这涉及到作为调控翻译无形之手---元认知的统筹,即可拓逻辑对翻译的灵活调控。有时“形神兼备”非正常手段所能达到,必须求诸可拓逻辑,进行形式对比,求得非常规或另一种形式的“形神兼备”。(赵彦春,2007)要在固定的字数将原作思想完全表达出来,需要依靠可拓逻辑尽可能地使语义扩散并到达最佳关联。比如赵彦春对《三字经》第十四节的翻译为: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Three Tenets always, Subject Lord obeys; Child Father reveres, Wife Man endears.

在第一行经文中,作者使用了“always”一词,但原文当中并没有涉及到“always”的表述,但通览全文,“always”不仅满足了三词格的要求,同时凸显了三纲之重要,同時为下文的“obeys”做了铺垫。此外,作者使用“obeys”“reveres”“endears”分别对应汉语的“义”“亲”“顺”,字面上看起来不一一对等,但通篇确实有理有据、通旨达意的。作者依据的是可拓逻辑的调控,实现了有效的变通和引申。既保留了形又实现了达意达旨。可拓逻辑的翻译方法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即:译,易也。可拓逻辑运用于翻译使形式上的不可译在抽象层面上实现了可译,使译作和原作具体层面的不对等、不忠实,在抽象层面上实现了最大对等和忠实。由此可见,可拓逻辑赋予了翻译以灵活性,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2.2求美不辞其小

除此之外,细节决定成败,比如在选词上如果译者没有经过仔细斟酌,凭借自己主观臆断便一锤敲定。赵彦春(2007)求美不辞其小,小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体效果,也必然会因小失大。因此,在翻译中译者应做到斤斤计较。 赵彦春在翻译中尤为注重细节,真正做到了求美不辞其小。如在翻译《三字经》第2节的经文“人之初,性本善”时,译者在用词上进行了反复的斟酌推敲。刚开始作者的译本是“Man the breed, of good seed”,但此译法在字面上还不能与原文达到最大对等,因此作者再次推敲,想出了更接近“人之初,性本善”的译法“Man at birth,being of worth”。“birth”有个体出生和物种创生的双关意义和联想,而“worth”又与“word(道)”同源,因此具有源于道,本乎善的意思。(赵彦春,2014)译者经过再次斟酌,觉得此译法还不够通俗,语体与原文还是有所出入,因此又想出了最终的译本,“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译者反复斟酌易稿,其目的在于保守形意之间的最佳张力和意义潜势。因此,在翻译中译者要时刻对选词进行斟酌对比,否之又否,最终使译本达到至真、至善、至美。

3.总结

在翻译中,译者往往忽略了形式之于语旨、语义表达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不同语言参数设置的不同,让译者萌生了形式不可译的错误理念。通过对赵译《三字经》的分析,可拓逻辑对翻译操控向我们揭示了翻译的本质:译,易也。因此形式看似不可译,在逻辑上却是可译的。同时,为达到形意之间的最佳张力,译者在翻译中应做到求美不辞其小,最终在保形的基础上实现达旨达意,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赵彦春. 翻译学归结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赵彦春. 翻译诗学散论[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7.

[3]赵彦春. 三字经英译集解[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猜你喜欢
翻译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2:36
从句子层面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34:20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