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七年文学人性与人情的探索

2016-04-21 11:14唐新淯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百合花红豆人性

摘 要:1956年以后在文学史上出现的写人情与人性的短篇小说,大部分在在情爱叙述方面有了突破,在人性方面有了进一步探索。例如,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讲述了知识分子李克和农民出身的妻子张英之间的婚姻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故事;宗璞的《红豆》直面生活,揭示了革命与爱情之间的冲突;茹志娟的《百合花》演绎了“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论文将通过这三篇小说,走进当时作家一面用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去创作,大胆干预现实,揭露问题与矛盾,一面承袭五四传统,书写人性与人情的创作境界。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人性;我们夫妇之间;百合花;红豆

作者简介:唐新淯(1995.3-),女,汉,四川泸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1

情爱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它深深地植入人的灵魂,它净化人的心灵并促使产生人不断追求美好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情爱叙事传统出现得很普遍:《诗经》开篇写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体现了对爱情的追求和憧憬,有《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发出的对婚姻忠贞的誓言,有《长恨歌》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源源不断的文学主题。但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中的情爱叙事与古代文学传统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十七年文学中,情爱不再是情意绵绵的诗,只能成为僵化生硬的道德教化,道德化修辞下的情爱书写背离了人性的归真。在当时的时代氛围中,只能诞生“劳动+恋爱”、“革命+恋爱”这种仅有的情爱叙事的合法模式。但这也有在一些作品对人情人性进行了另一种探索。

一、不同阶层的矛盾

《我们夫妇之间》是萧也牧在的作品,讲述了知识分子李克和他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张英之间由于从小的生活背景不同,导致了二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上的分歧,并且在回到城市之后的生活出现了很多矛盾。不断出现的矛盾让两个人的婚姻面临决裂的危险。在丈夫的反思和妥协后,妻子也慢慢地吸收新的思想,改变过去自己过于盲目的做法和偏执的态度,最后夫妻二人相互理解并且“修复”了婚姻。

故事的男主人公李克原本是城市下乡的知识分子,出身和成长都在大城市的他在回到城市以后,一切都很熟悉。而农民出身的张同志背井离乡,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产生不适应也是人之常情。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首先表现在对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的认同感上,李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妻子却觉得城里人的消费是奢侈浪漫。丈夫看不惯妻子的小农思想和粗鲁的语言,妻子则对丈夫“被改造的”的思想大为不满。为了让妻子明白“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丈夫李克做了很多工作,然而都无果而终,因此开始对婚姻感到失望,表示“结婚以来,我仿佛才发现我们的感情、爱好、趣味……差别是这样的大”,他怀念过去那个贤惠的妻子,最后只能妥協。与此同时,妻子也慢慢意识到自己长期生活在贫苦的农村,思想上带有局限性,表示愿意接受新的思想意识。小说以夫妻二人和好结尾。

尽管小说结局符合当时的主流思想,作者萧也牧仍然免不了被批判的结局。作者直面现实问题,揭示了不同阶层之间真实存在的矛盾,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是一种探索和突破。

二、自然人性的流露

《百合花》的主题是赞扬在战争中,人民军队与劳动人民之间团结互助,惺惺相惜的感情。

文中有不少出色的细节描写,如小战士衣服肩头的“破洞”、枪口上插着的“野菊花”、印着百合花的“新被子”等,通过“我”、小战士和新媳妇三个人之间的交集,表现了战争年代人性的纯真。段崇轩说:“表现了一个稚嫩而蓬勃的生命在严酷的战争中的悄然消失和毁灭,作者谱写了一曲纯真、浑然的青春与生命的挽歌。”茹志鹃的这篇小说确实是这样一部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与人之间在苦难中相濡以沫的感情,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从而绽开出美丽纯真的人性之花。

三、革命与爱情的冲突

宗璞的《红豆》讲述了知识分子江玫在共产党人萧素的引导下,走出个人的生活,牺牲小我投身革命的成长历程。宗璞说:“当初想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怎样在斗争中成长,经历思想的变化以及尖锐的感情上的斗争。作者有意着重描写江玫感情的深厚,觉得越是这样从难于自拔的境地中拔出来,也就越能说明党的力量之伟大。”然而,整个故事却充满了江玫对自己脆弱而痛苦的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回忆。时隔六年后,江玫已经是共产党人,在曾经的大学宿舍里发现了当年的红豆,过往的记忆涌上心头,复杂的情绪也由此铺展。这篇小说表现了对爱情阶级性的质疑,也表现了对当时爱情标准的质疑,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也展开了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四、总结

与当时特定的情爱叙事相比,这些小说的作者明显更注重感情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学作品的抒情性特点。但是,这批小说的主题仍然受到历史条件的禁锢,但是在主人公情感的心理体验方面己经有了勇敢地突破。总之,十七年文学中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作品中,不少作品立足现实,书写人性,充满了人情味和抒情美。

参考文献:

[1]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42-44.

[2]侯金镜.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读茹志鹃小说有感,《文艺报》1961年第3期.

[3]宗璞.《红豆》的问题在哪里?—一个座谈会记录摘要.[J].人民文学,1958(9).

[4]段崇轩.青春与生命的挽歌 [J].名作欣赏;1989(5).

[5]李可.十七年文学中的情爱叙事[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百合花红豆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百合花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一朵百合花
功能与人性
百合花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红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