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 张晓林
谈老年大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晓林
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顺势而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30多年的实践发展和经验总结,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已经显示出鲜明的自身特色,但仍有许多领域需要研究和探索。在此,我就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谈几点认识。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老年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大地,很多地方已初步形成涵盖省、市、县、乡、村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立足实际,形成了多样化格局,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问题需要研究。如,老年大学的制度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制度?我认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将这些问题弄清之后再研究制度建设、制度创新。
老年大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回答。如,为什么阴盛阳衰、一座难求?为什么有的归口老干部部门,有的则是教育部门管理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为学术委员会的研究工作创造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施展本领的空间,研究工作大有可为。但应该注意的是,老年大学的理论研究一定要紧扣实践,从实践中找题目,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实践经验的升华,理论形成后,才能服务于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必须改变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局面。
老年大学发展的现实,迫使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要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办学实践、对那些尚未建立老年大学的地方有参考意义,这项研究便是值得的。
中国的老年大学与改革开放同步,现在,全国有近7万所老年大学(学校),学员近700万人,加上接受远程学习的300多万学员,人数已达一千万。各地存在的“一座难求”现象,正说明老年大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理论研究必须跟上老年大学发展的步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省内的地市之间,各省之间,甚至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办学模式都不尽相同。多样化的办学格局为理论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老年教育工作者寻找规律,异中求同。比如争取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各界支持,无论公办还是民办的老年大学,都不能例外;各地老年大学的教师多以聘用为主,如何打造好师资队伍,如何制定招生条件,是否需要年龄限制等,这些也是各地办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就要在多样化中求得最基本的统一,把共同的东西提炼出来,把老年大学发展中的特点归纳出来,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推广价值。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把自己的特点显现出
来,所以在进行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还要多进行横向比较。在多样化的比较中,把中国老年大学的特点挖掘出来,把中国老年大学的制度建立起来。如,普通高校的学子深造是为了就业、为了前途,而老年大学教育无功利性,学员求学不为功名利禄,很多是为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回报社会,充分实现人生价值。老年教育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但我们研究时可以参照正规高等教育的特点。此外,还可以与国外老年大学进行比较,虽国情不同,但可以汲取他们先进的理念,洋为中用、融会贯通。“积极老龄化”是联合国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老年大学也要积极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像景德镇、永安等老年大学在开门办学、服务社会方面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既让学员开展了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了晚年生活,又让他们利用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在奉献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改变了以往老年人退休后逐渐被社会边缘化的状况。同时也宣传了老年大学,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社会认识到老年大学学员是一个健康、向上、有能力、有作为的群体,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