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香梅
(阳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阳山 513100)
急诊科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与气管插管的护理效果比较*
黄香梅
(阳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阳山513100)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科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与气管插管护理的急救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护理,观察组采用喉罩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SpO2上升时间、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胃内误吸率、自主循环恢复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重建人工气道, 具有置人快捷方便、连接准确可靠的优势, 但应用于高反流误吸风险的患者时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关键词:急诊科心肺复苏;喉罩;气管插管护理;效果比较
心肺复苏作为治疗急性心脏骤停的重要方法,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以获得进一步的对症支持治疗,这也是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的必备基础技能。培训和加强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水平,从而提高危重或者猝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和社会课题[1]。本研究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护理,观察组采用喉罩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护理,观察组采用喉罩护理。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36.9±4.5)岁,病因:心血管疾病11例,脑血管疾病9例,车祸13例,原因不明7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6.2±4.2)岁,病因:心血管疾病8例,脑血管疾病11 例,车祸13例,原因不明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因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喉罩护理全部患者在接受急救时,都是首先对其采取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开放气道等基本急救措施,其中开放气道的方式是将喉罩(由塞浦路斯的aLyrgneal Mask有限公司生产)置入后之配上简易的呼吸器实施给氧[2]。置入的方法是:使患者调整身体呈仰卧位,注意应去枕,将头后仰朝上放置,准备好喉罩,检查气囊以确认没有出现漏气的情况,将喉罩气囊内的空气排空,在其背部好顶尖部涂上适量的生理盐水,操作者要戴着手套实施急救,用右手轻轻抬起病人的头部,使其头呈轻度后仰状,左手拇指探入病人的口腔中,同时牵引病人稍微下领,从而将其口腔间隙展宽且进一步固定住患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按照持笔的方式握住喉罩,将其从罩口正中间或者某一侧口角方向轻柔放置到口腔里面,罩口方向朝着向下领,确保罩体的位置处于口腔正中而且气囊保持平整充盈,在食指的引导下将喉罩沿舌正中线紧贴硬愕、软愕、咽后壁向下顺序置入,无法推进时停止,接着对气囊中充气20耐,固定各部件的位置,连接简易呼吸器实现给氧。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患者的呼吸音,若出现呼吸音减弱或者两侧肺部不等,则需要将其拔出并按照以上步骤重新仔细地插入[3]。
1.2.2 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护理全部患者在接受急救时,都是首先对其采取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开放气道等基本急救措施,其中开放气道的方式是气管插管,使患者调整身体呈仰卧位,将其枕部垫高,头部呈后仰姿态,颈部保持正直。首先应清除干净其口鼻中的分泌物,对于成人选用7号Simeite喉镜,将喉镜通过右侧的口腔置入,同时配合将舌根拉往反方向侧,用吸引器达到吸净口腔分泌物的目的[4]。清除干净之后,再将镜片置入会咽谷处,然后缓缓地向上提拉会厌,待声门显露即可送张开的气管入口腔。接着微微按压患者的胸部,使其气沫通过气管口溢出,这时将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沿着气管的方向插入20 cm,抽出导丝,施行气囊充气进行胸廓扩张,如果腹部没有出现膨隆、听诊发现肺部存在呼吸音,那么说明气管插管已经成功。这时将导管气囊固定并充气20 ml,同时在口腔处安放牙垫,以固定气管导管。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要持续地实施胸外按压,置管成功以后还要使用球囊辅助呼吸机,同时采用液体复苏配合抢救。
1.3 疗效判断标准[5]比较两组患者的几项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一次置入成功率、复苏成功率、SpO2上升时间、置入时间、胃内容误吸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其中复苏成功的评判标准为:患者面色、口唇和甲床呈现血色红润状,氧饱和度>90%,患者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和心跳,瞳孔对光反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与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与
2.2 两组患者一般置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置管时心率、置管后3 min心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般置管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的SpO2上升时间、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胃内误吸率、自主循环恢复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
表3 两组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及肺泡通气量,实施开放气道,这是促使心肺复苏成功并且降低复苏后致残率的有效而关键的措施。因为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肺泡通气,体内供氧量必定会不足,各项组织陷入缺氧状态,尤其关键的是脑组织,即使复苏成功,心跳恢复了,但是大部分患者仍然可能出现脑功能丧失的悲剧,成为植物人[6]。气管插管是开放气道、保证有效的肺泡通气量最为有效而可靠的实施办法。而在常规气管插管难以施行或者需要心肺复苏等非常规紧急情况下,喉罩通气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其可使用于麻醉和急救中。原因在于它在条件较差时,不需特殊设备,不需喉镜和肌松药,就能够在数秒钟内快速实现有效通气。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急诊科抢救心肺患者和其他临床部门,一般采取心肺复苏,复苏的核心不是嘴对嘴的复苏术同时,救援工作的方式是病房护士做胸外按压,一边打电话给麻醉科医生紧急气管插管。根据医院的医疗部门的福建省泉州市部分模拟试验的紧急磋商,急诊科为中心,电话通知各部门人员值班,结果电话听到的大部分急诊科顾问到达时间是3~5 min,麻醉医师超过5 min到达。由于麻醉医生工作的管理变化的特殊性,以及手术室在医院的布局一般是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地板上,因此应该麻醉医师咨询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也就是说,假设急诊科接受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当医生来拯救等待麻醉学已经浪费了很有价值的前几分钟。这种几分钟,但是通常可以决定最终结果的危重病人。
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SpO2上升时间、置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胃内误吸率、自主循环恢复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将喉罩置于咽喉部,不会对气管粘膜和声门造成直接的刺激,喉头气管也不会出现机械损伤或者影响生理功能,气道反应轻微,心血管反应刺激性小,尤为重要的是喉罩在保证通气的同时还减少了全麻药物的使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中的患者存在胃内容的误吸现象,这提示我们,虽然喉罩与患者紧密相连,固定良好且可靠,但是仍然无法完全封闭喉口,因此应当注意胃内容返流误吸的可能性。不过,类似于面罩给氧,喉罩通气总体上是安全有效可靠的。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对于饱食的特殊患者,实施喉罩的时候应格外留意返流误吸的情况,可放置胃管进行预防配合治疗。一旦发现反流误吸的可能,应及时增强吸引。
综上所述,使用喉罩通气以重建人工气道,优势在于置入快捷方便和连接准确可靠,但是将其应用于存在高反流误吸风险的患者时,应当密切观察和做好预防措施,出现问题时及时妥善处置。
参考文献:
[1]李晓军. 急诊直视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症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02:25-27.
[2]查鹏,冯鲲鹏,马艳辉,等. 右旋美托咪定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全麻甲状腺手术的应用[J]. 中国新药杂志,2015,04:434-438.
[3]宋畅. 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比较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08:41-43.
[4]梁昌和,修才英,艾鹏胜. 纤支镜引导经鼻紧急气管插管43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09:122-123.
[5]祝琳,董河,张晓,等. 右旋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TCI用于经鼻清醒镇静气管插管的可行性[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02:184-186.
[6]Wormald P J. The agger nasi cell: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 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1, 129: 497-507.
(收稿日期2015-10-28)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4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223-03
*作者简介:黄香梅 (1977—),女,广东阳山人,主管护师,大专,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