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逢桂,黄红友,戴红霞,常后婵,周培明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研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别逢桂,黄红友,戴红霞,常后婵,周培明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of clinical pathway in training of studying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Bie Fenggui,Huang Hongyou,Dai Hongxia,et al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Guangdong 51008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研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研修的护士6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管理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研修护士60人作为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培训管理法。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综合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对培训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手术室研修护士培训中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提高培训质量,提升研修生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手术室;研修护士;临床路径;培训;管理
临床路径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有序、有效的路径,以控制质量和经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近年来受到护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引入临床护理教学中[1]。我科自2013年起建立了专科特色的“研修生临床培训路径模式”,以规范研修生教学程序,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研修的护士60人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研修的护士60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4岁~36岁(28.65岁±3.13岁);中专2人,专科及以上58人;观察组年龄25岁~38岁(28.80岁±2.95岁); 中专1人,专科及以上59人。两组研修生学习时间均为3个月,主修1个专科。两组年龄、学历分布、研修时间、轮转专科数目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对照组培训管理方法采用传统培训管理方法。入科第1天由带教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介绍手术室环境、各项核心制度及排班方法;演示基本操作,并选派带教老师。第2天起进行一对一跟班2周,熟悉基本工作流程。第3周起根据培训意向进行专科培训。
1.3观察组培训管理方法采用临床路径式培训管理方法。
1.3.1制订临床路径由护士长、教学组长、专科组长组成临床路径专职小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带教路径表的设计和具体的带教、考核工作的落实。
1.3.2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研修护士入科时护士长发放研修生评估表,对其基本情况(学历、资历、研修时间、主修专业等)、业务能力、综合能力(科研、教学、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并针对性地选派指导老师。
1.3.3师资培训由教学组长组织具备研修生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系统培训,让其了解路径内容及实施方法,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的要求及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执行,护士长、教学组长全程指导、定期检查路径执行情况。
1.3.4实施临床路径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每周安排1次集中理论讲座,内容包括护理管理、感染控制、专科护理等。
1.3.4.1岗前培训阶段时间:入科第1天~第2天。①基本情况介绍,包括环境介绍、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排班方法。学时数1.5 h。教学方法:口头介绍。②基本操作演示(手术开台、外科洗手、手术器械清点等)。学时数1.5 h。教学方法:操作示范。③精细器械、腔镜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二级库管理。学时数2 h。教学方法:PPT。④入科评估、制订培训计划。学时数2 h。教学方法:口头介绍。教学人员:教学组老师。
1.3.4.2全面熟悉阶段时间2周。①各班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评价标准。②各项工作流程:手术病人交接、评估、核查、手术物品准备等。③围术期安全护理,低体温、脱管、坠床、压疮等风险评估和针对性预防。④围术期安全管理:用药、输液、输血、病理标本、预防异物遗留。⑤感染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医疗废物。⑥常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手卫生、标准预防、职业暴露的处理。学时数:全面熟悉阶段共56 h。教学方法:实行一对一跟班带教。教学人员:经考核取得带教资格的带教老师。
1.3.4.3主修专科阶段时间3个月。①专科常见及特殊手术器械及巡回配合要点。②专科器械、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③专科常规及特殊体位安置方法与技巧。④专科管理特点。学时数共350 h。教学方法:实行导师负责制,由专科组长担任全程指导老师,一对一导师指导。教学人员:经考核取得带教资格的带教老师。
1.3.4.4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时间为研修结束前1周~2周。①管理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手术安排流程、质量控制及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信息化管理、教学培训管理、复苏室、器械供应部管理。学时数21 h。教学方法:分批跟护士长学习护理管理,每批2人或3人。②综合能力训练,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书写。由教学组长组织进行。学时数7 h。
1.3.4.5效果评价阶段时间:研修结束前1周。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1.4效果评价每2周由护士长组织1次研修生座谈,及时收集反馈情况,了解培训效果;培训结束由护士长及教学组长组织理论、操作考核及综合测评(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①理论考试内容为集中理论课培训内容,统一出题进行闭卷考试。②操作考核按手术护理专科分组,制定考核项目,主要为体位安置、仪器使用,随机抽考1项。③综合测评包括研修生的学习态度及责任心,专科操作技能,应变能力,沟通技巧及人际关系,手术病人评估及宣教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6个方面共20个条目,由好到差分别计5 分、3 分、1 分,满分为100 分。学习结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研修生对培训的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修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研修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分
2.2两组研修生对培训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研修生对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人(%)
3讨论
3.1阶段性、有序、系统、规范的培训模式能提高培训质量手术室将临床路径引入研修生临床培训中,使研修生培训计划具体规范到每个环节,研修生入手术室即人手一份临床路径表,使研修生全面了解培训内容及培训目标。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护士长按照临床路径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落实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集中授课及临床实践,使研修生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明显提高,理论考试、专科操作考核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明显提高(P<0.01),确保了培训质量。
3.2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增强培训效果进修学习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被寄予了很高的希望[2]。进修护士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级别的医院,年龄、学历、职称、从事手术室工作的时间不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传统的研修生培训方法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3],不能有效落实分层次培训,培训效果欠佳。临床路径培训管理模式中增加了入科评估环节,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进行针对性培训,做到有的放矢,使研修生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更新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效果。
3.3明确教学目标,提高研修生对培训的满意度传统的培训总体目标比较含糊、笼统,不易把握,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因临床带教老师既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又要兼顾研修生,加之研修生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很难圆满完成科内制订的教学计划,达到总体教学目标。运用教学路径表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多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阶段性目标,将目标细化,便于进行总体的把握和阶段性的教学评价,带教老师根据路径表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控制培训进程,使培训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更加规范[4],确保培训落实。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研修生对手术室培训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
3.4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运用教学路径表后,不仅使带教老师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通过目标教学和2周1次的教学反馈,使老师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增加了责任感;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5丰富培训内容,活跃培训形式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及护理领域的拓宽,护士继续教育不仅限于专业技术的提高,还需要科研、教学、管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对医学进修生教育疏于管理,只是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培训管理,甚至当做完成日常工作的劳动力[5],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临床路径培训管理方式,在传统培训内容基础上增设管理实践及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书写的训练,提升了学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洁,杨秀玲,薛卫斌,等.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B):71-72.
[2]于小兵,杨梦迪.对进修人员开展评估管理的探索[J].西部医学,2010,22(7):1387-1388.
[3]王维,钱蒨健.临床路径在手术室新职工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C):225-227.
[4]肖正安,文芳,韩利荣,等.教学路径表在护理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6C):1674-1675.
[5]游桂英,熊真真,任玉英.导师制在进修护士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7A):1780.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5-09-02;修回日期:2016-03-15)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1.02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B-1367-02
作者简介别逢桂,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黄红友、常后婵、周培明单位: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戴红霞单位:999078,澳门理工学院高等卫生学校。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编号:A201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