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斌
[摘 要]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和厚度。一位语文老师,必定是一个人文教育的工作者,定要守望人文精神。这就要有较深的文学积淀和渊博的学识修养,应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切的人文关怀、独立人文品格做一个忠实的人文精神的守望者。
[关键词]人文精神;文化底蕴;人文关怀 ;人文品格
语文,作为一门古老而最具人文性的学科,有着广阔的知识天地,纵横九万里;有著悠久的历史传承,上下五千年。翻开现行的中学教材,仅浏览一下目录,就足见其内容涵盖之深之广了。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史传散文到汉魏晋的诗歌、辞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从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到外国经典的戏剧、小说,真可谓内容丰富、色彩斑斓。这就要求一位语文老师不仅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地解读,还要对现当代及外国文学广泛涉猎。非但如此,我们还应该多读读文学历史作品、文艺理论作品、艺术鉴赏作品、中外学术著作等。教师的天职就是把人类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知识加以选择和概括,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教授学生。
一、守望人文精神,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眼中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马卡连柯也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读书不多、不“杂”,文化底蕴不厚,知识储备不足,对有关知识没有独特的领悟,怎能在课堂上娓娓道来,让学生如坐春风?怎能慷慨陈词,让学生悄然动容?又怎能亦庄亦谐,使学生既得乐趣又得理趣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提升文化底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就应该是一个忠实的读者。通过读书,使自己多一些文人气息,多一些书卷气息。如果我们的教师都曾被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滋养过;被多元智能、成功教育、人文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洗礼过;被先秦神话、唐诗宋词、舒婷、泰戈尔的诗意浸润过;被巴金、冰心、余秋雨、王蒙等美文哲文熨服过,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雅”起来,会“活”起来,会充满生命的力量。如果我们带着一颗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就会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激情满怀、应付自如。
陶行知先生说过:“为了创造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才能有教师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在不断学习中充实底蕴。一位语文老师只有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得越多,读得越“杂”,文化背景知识就越广阔,文化底蕴就越深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就越深远。
二、守望人文精神,要有深切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我认为应该就是孔子所为说的“仁”了,而“仁”的核心,又可近乎于“爱”,所谓“仁者,爱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能体现出“仁”的,首先应该是深沉的师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深刻地论述就是对“师爱精神”的最佳诠释。一个老师只有真实地具有了这种师爱精神,才能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暖阳下,学生才会抬起头来走路,微笑着面对教师,课堂上才会出现畅所欲言,群情激昂的景象。为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用一颗平等、博爱的心去对待学生。孔子之所以被誉为万事师表,关键在于他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心,所谓“有教无类”。他的学生来自各诸侯国,出生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他对学生不分智愚,不分长幼,不分勤惰,不分恩怨,一概热心教诲和鼓励。其次,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允许“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也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再次,师爱精神应表现在对待学生要宽容上。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宽容就是鼓励和信任、宽容就是肯定和赞扬。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真心实意地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交流,教师能够真实地了解他们的个性,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崇高的“师表风范”和无私的“师爱精神”,才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仰慕感和敬爱感,学生也会有意无意地效仿老师,甚至追随老师。
三、守望人文精神,要有独立的人文品格
语文教师要上承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下扬当今时代之精神文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心胸豁达、淡泊名利、荣辱不惊、鞠躬尽瘁的师表风范。一位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人格魅力,才能以古往今来正直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精神,引导学生开括胸襟,学会关怀,找到一种内在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成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热情参与的结果。如果语文教师的精神世界过于贫瘠、过于匮乏的,不关心人与自然的状况、价值、命运,人的情感如何变得丰富、博大?没有兴趣、激情,又怎能拿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信息飞速发展,传统文化日渐失落的时代里,语文老师又怎样传承民族的传统文化呢?首先,要潜心读书,读圣贤书。要耐得住寂寞,始终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自己生命存在的形式,养成手不释卷的好习惯,在阅读和写作中不断地增添自己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修炼内心的一份宁静和淡然。其次,要精心育人,育好人才。做一名老师是一件极其朴素的事,如果能在教有余力之时,用心做做学问,留心时事、世事,追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即使无补于事,也不枉今生。
我渴望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切的人文关怀,独立的人文品格,做一个钟情于语文,钟情于学生的多情之士,问心无愧地行走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