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林
“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事儿”
——李余礼和他创办的留守儿童辅导站
刘德林
阅读提示
江苏省射阳县退休教师李余礼,拿出退休金10多万元,持之以恒15年办留守儿童辅导站,数以百计的孩子从中受益。老人先后获得江苏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李余礼和留守儿童一起快乐地学习。
走进李余礼老人办的留守儿童辅导站,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一声声孩子的欢声笑语扑面而来。提起办留守儿童辅导站这些事儿,老人笑开满脸核桃纹,自豪地说:“这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事儿!”
事情源于2001年春意盎然的季节。那时,从射阳县条海小学教导主任岗位退下来的李余礼,和老伴在射阳县海河镇条海村的家乡,过起了闲云野鹤的恬适生活。一个漆黑的夜晚,本村60多岁的张旺老人携着孙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他家。“李老师,你看我这上二年级的孙子小军有两道数学题不会,我和他奶奶大字不识一个,儿子、儿媳妇都在外地打工,我们想教他心有余力不足啊,请你教教他。”正在吃晚饭的老人一听这话,赶忙放下饭碗,给小军认认真真地讲了起来。不一会儿,小军就弄懂了,祖孙俩连连道谢,满意地走了。
送走祖孙俩后,老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第二天,他就骑上自行车,揣着笔记本,在镇上和周边的几个村转了一圈儿,发现不少“白发族”在家带着留守儿童,对孩子学习的事都是力不从心。当他把义务创办留守儿童辅导站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后,老伴、儿子、女儿都心疼他,想让他在家享清福,老人召开“家庭会议”统一了全家人的思想。他腾出家中的一间房,拿出积蓄到城里买了2块黑板、4张桌子、12条凳子。就这样,在退休的当年,他的“留守儿童辅导站”简单地开张了。
李余礼当了一辈子“孩子王”,在周边十里八村很有些声望。他创办留守儿童辅导站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白发族”牵着孙子、孙女的手踏进老人家门,有的还揣来了孩子的辅导费。对于钱,老人一概谢绝了,他办班就是想为这些孩子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在留守儿童辅导站,老人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又有了用武之地,甭提多高兴了!每天,他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有不懂的地方就进行辅导。他制作了万余张通俗易懂的卡片,巧妙地运用教具、学具、玩具三位一体制作娱乐棋牌、五韵棋、四彩键图,教孩子们学汉语拼音、学汉字、学英语单词,还通过彩色数学扑克教孩子学算术,想方设法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海河小学五年级学生戴成,平时英语成绩总是跟不上,老人用小蜜蜂棋图教他记单词,现在英语考试成绩都在95分以上。号称“顽皮大王”的朱思锦通过棋键训练,也能站在台上认认真真地演讲了,老人称这个讲台为“串烧讲台”。海河小学三年级的小雅由于远离父母,养成了孤僻的性格,老人用小蜜蜂棋键训练一段时间后,小雅成了多才多艺的“小活宝”,还帮助老人辅导其他学生。
“帮人帮心,浇花浇根”。老人很注重孩子的品德修养,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父母。老人还要这些孩子每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通两次电话,增加沟通,感受亲情。
李余礼的留守儿童辅导站越办越好,连外镇的孩子也往这里送,老人总是来者不拒。留守儿童由开始的10多人,到暑假高峰期有60多人。老人又在门前建起了17米×17米的夹板玻璃房,购置了30多张桌子、60多条凳子、8块小黑板,扩大了学习场所。热心的老伴身兼炊事员、卫生员、安全员“三大员”,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有时遇到刮风下雨,或者爷爷奶奶临时有事不能接送,孩子就住在这里,老伴总是把热乎乎的饭菜端到孩子面前。哪个孩子有个头疼脑热,老伴就单独给做可口的饭菜。好多爷爷奶奶说:“这里就是孩子的家!”
李余礼不图享受、不爱钱财,把精力倾注在关爱留守儿童身上,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敬佩,也得到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盐城市关工委几位老同志来这里调研,交口称赞“这个留守儿童辅导站办得好!”还特地买了两台联想电脑、一台立式空调,赠送给李余礼的留守儿童辅导站。老人的留守儿童辅导站还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镇里开打字社的陈海霞,开超市的倪九,退休教师戴志、王斯祥,在老人的指导下也办起了留守儿童辅导站。李余礼的留守儿童辅导站成了中心站、示范站,他自己也成了各辅导站的流动辅导员。
2014年7月,老人不幸患上了直肠癌。做了手术出院后,不少留守儿童家长前来探望,有的送钱、有的送物,都被他和家人婉言谢绝了。一些家长怕他累着,不再送学生到这里来。虽然老人身体大不如前,对这里的每个孩子,仍像从前一样尽心尽力。身体好的时候,还到别的辅导站转一转、指导一下。老人说,他一天也放不下这些留守儿童。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才有精气神,日子才过得快乐。
李余礼辅导留守儿童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