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气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能力研究

2016-04-20 15:30李芬王毅真贺超魏玉栋
天津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气象服务美丽乡村能力

李芬 王毅真 贺超 魏玉栋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我国气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的现状、经验和差距,提出了提高气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能力的途径:第一,加强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第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三,推进乡镇天气预报的业务布局;第四,传授科学技术,培育基层人才;第五,完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体系。

关键词:气象服务;美丽乡村;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4.02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perience and disparity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building beautiful rural areas are analyzed. It pointed out the ways to enhanc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apability in building beautiful rural areas: first, to strengthen the r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warning service ability construction; second,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ird, to promote the business distribution of township weather forecast; fourth, to teach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cultivate talents in rural areas; fifth, to improve the r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service;beautiful rural areas;ability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围绕农村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保护力度,营造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加大农村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科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如何发挥科技在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是相关部门一直在着力研究的重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注重政府决策、部门分工、学科结合,重视亿万农民群众的实际生产需求。本文从气象部门的实际出发,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找准气象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提升气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1 我国气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现状

1.1 气象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

从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气象部门根据国务院要求,开展了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综合整治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服务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做出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近几年来,各级气象部门紧跟“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和科技开发,努力提高气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的产品质量,在天气预报、农业气候论证、人工增雨作业、防御雷电灾害、气象兴农信息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和明显的社会效益,深受各级政府广大农民的欢迎。

(2)气象科研部门进一步狠抓精细化有针对性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制,发布科学、精细的特色气象信息,积极研制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提高气象科技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的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3)气象部门与通信部门强强联合,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更加准确、快速的气象灾害预警的传播机制,充分发挥现代通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把气象科技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的信息传播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高了农村气象科技服务能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4)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农村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加强了农民对农业信息化和气候资源等实用技术和农经知识的应用能力,气象部门充分发挥部门网络优势,通过传授、培训气象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1.2 气象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差距

目前,气象科技在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服务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气象科技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当前,在农村普遍存在气象综合监测能力薄弱、农村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不健全、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1.2.2 气象科技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服务产品的实用性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当前,气象科技为农服务的领域不宽,服务产品不丰富,针对性不强,缺乏因地制宜的指导性强和实用性强的产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开展,现有天气预报的及时性、准确率与其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1.2.3 气象科技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服务产品的精细化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当前,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精细化与“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存在差距。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气候可行性论证、农林病虫害防治、防汛抗旱等方面,要求提供精细化的气象科技服务,而现有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与其需求存在差距。

1.2.4 气象科技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气象信息的传递能力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气象信息传递能力有待提高,及时性不够强,覆盖面不够宽。当前,气象信息在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对象、传播时间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贫困和边远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

1.2.5 气象科技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技术及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率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态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不足,无法给气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储备,农民普遍缺乏应用气象科学技术防灾减灾的能力。

2 提升气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预警服务能力建设

农村气象灾害具有突发特征,如果在对农村气象灾害内在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应对气象灾害的组织领导,对农村气象灾害事件做出及时预防、有效应对,就可有效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因此,正确认识气象灾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提高农村重大天气事件预报和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率和及时性。进一步扩大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的覆盖面,在农村气象灾害易发区增加灾害监测的密度,丰富并改进监测技术和手段,提高监测精度。

(2)“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农村天气预报预警、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加强对农村气象应急风险分析评估方法、应急管理技术、应急技术规范和标准、应急平台实用技术的研究。

(3)“美丽乡村”建设中,要优化完善农村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逐步开展农村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发生强度的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强化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村气象应急预警保障服务功能,实施农村自然灾害重点影响区域的防御,实现农村气象灾害的分区预警。

(4)“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推进农村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建立与移动、联通、网通、电信等通信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农村各级应急预警指挥管理和调度通信网络,有效、快速传播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

(5)“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建立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立农村分级响应、属地为主的纵向组织指挥体系和农村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部门协作体系,逐步建立以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部门联动与响应机制,完善国家—省—地(市)—县—乡联动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6)“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根据农村灾害天气的区域性特征和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构造以服务为主题的防灾减灾网络,建立以省为基本服务网络单元、以地区或县为基本服务的平台单元,开展针对“美丽乡村”的气象科技服务。

2.2 提升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力

“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服务手段,积极研制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建立面向农村农民的可靠信息传递机制,使各种服务手段组成一整套互为促进、快速有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自动化服务机制,解决偏远农村的信息传输问题。

(1)农村气象灾害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经常性,导致用户需求的异常峰值,建立支持突发大容量信息发布的信息服务平台,不但要求信息服务平台的大容量,而且要求支持大容量的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发生灾害时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要保证将预警信息在短时间内发送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的目的,就要构筑灾情预警信息发布的通信网络,建立具备某个范围用户能够同时获取信息的媒介,逐步建立具备与各种媒介偶合的信息发布综合服务平台。

(3)WAP、微博和微信是现在移动通信数据业务的主流,这些传输手段具有支持多媒体、复杂交互和传输量大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很方便地把气象信息引入移动终端。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特殊需求,农民可以便捷地了解所需的各种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

(4)手机短信是非常普遍的通信交流方式,“语音互动场景”技术可在声讯服务过程中提供信息交流和交互环境的技术支持,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些服务方式隐含的“媒体”作用,为农村气象信息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和服务拓展的发展空间。

(5)维思比(VSP)技术致力于解决“数据获取,内容挖掘,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难题,可作为面向农民的服务督查机制、互动体验和服务推广机制。音合成技术(TTS)与大喇叭、大屏幕系统在“美丽乡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能够展示的内容丰富、综合分析决策方便、具有参与决策的人多等功效、具有覆盖面宽、影响力大、传播迅速的特点。

2.3 推进乡镇天气预报的业务布局

为了适应“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气象部门要加快推进乡镇天气预报在县级气象部门的业务布局,乡镇天气预报应采用省级指导、县级订正的业务模式,发挥其在防灾减灾体系中趋利避害、增产增收的作用。

(1)积极开发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农用天气预报,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农业生产的需要,重点发展针对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的专业农村天气预报。

(2)加强农村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建设,建立一套按照传统农业、设施农业等类型划分的农村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农用天气预报。

(3)积极开展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的专题预报的发布,逐步向公众特别是向农民提供长期天气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和有效防御自然灾害。

(4)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

(5)加大乡镇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和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力度,可为传播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收集农经信息、农村气象灾害上报和农村气象知识普及等做贡献。

(6)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指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科学生产。

(7)积极开展农村建设项目的气象评估服务,针对重大农业工程建设、农村生态工程建设、村庄选址等项目,及时为当地政府和农村提供气象评估报告服务等。

2.4 传授科学技术 培育基层人才

“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农村新型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1)拓展气象信息发布领域,提供各类农经信息服务,发布创业资讯,推介创业领域,引导农民选准创业方向和项目,减少创业中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2)为农民创业培养、输送实用人才,开办气象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有针对性的专业,加强农村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并为其提供农业气象等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和职称考试服务。

(3)加强农民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和培训,对农民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充分发挥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作用,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镇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引进新品种时,要深入研究当地气候特点并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5)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支适应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气象服务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创新气象服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扩大农村气象服务领域提供人才储备。

(6)对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知识进行科普宣传,建立从国家级到省级、地(市)级、县级的自上而下的科普宣传、教育网络,统一管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工作。

2.5 完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体系

各级气象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综合、专项、现场和单项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重大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提高预案质量,推动部门联动。

(1)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农村气象灾害,建立预案库,建成涵盖各类农村气象灾害及相关突发事件的上下衔接配套、分级管理的应急预案体系。

(2)应急预案要制定分级响应程序,明确各级别响应的指挥、协调、紧急处置、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物资装备、社会力量动员参与、新闻报道和信息报送等。

(3)建立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落实,加强农村气象灾害应急的专业综合演练,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千方百计提高气象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农村气象灾害一旦发生,作为灾害的应对者,农民必须在第一时间在现场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灾害局势。所以,应加快农村多种形式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畅通的气象服务渠道。

(5)亟需优化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媒体和气象部门内部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畅通边远农村、牧区、山区的信息发布,着力解决制约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为农村提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预警信息。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 [EB/OL].(2013-2-22).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201302/t20130222_3223999.htm.

[2]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课题组.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研究报告[J].中国乡镇企业,2009, 28(10):6-13.

[3] 叶清,焦庚英,许晓利,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气象问题及服务措施[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1-34.

[4] 刘庆华.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以浏阳市柏加镇渡头村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5]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2,23(8):1204-1207.

[6] 吴延年,王建胜,严春银.需求与对策: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3):35-37.

[7] 黄磊,邵超峰,孙宗晟,等.“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0 (1):392-395.

[8] 刘丽伟.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研究[J].世界农业,2009(11):19-22.

[9] 崔永军.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J].吉林农业科学,2014,39(1):92-96.

[10]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美丽乡村建设课题组.美丽乡村幸福安吉[N].农民日报,2012-12-20002.

[11] 杨祥珠,娄伟平,董家明.绍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9):2772-2773.

[12] 张秀荷,郭洪杰,杨茂林,等.基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气象事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7240,7242.

[13] 王忠伟,潘新民,王胜兰,等.新疆城乡地区气象服务覆盖面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1): 11466-11467,11481.

[14] 罗艳,申双和,赵小艳,等.江苏省农村气象服务调查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585-588.

[15] 李爱香.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评估[J].浙江农业科学,2014, 26(11):1657-1659.

猜你喜欢
气象服务美丽乡村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