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故事

2016-04-20 00:59夯石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乐音甲骨文古人

夯石

——他们是一群为声音而生的人,也是一群为声音而活的人。这样的声音俨然成为他们的生活乃至生命,为之奋斗、为之甘苦、为之献身而不悔。

在繁星闪烁的历史天幕上,他们永远不是最大敷亮的那一颗,然而他们燃烧生命、努力发出的些微之光,至今闪耀着星辉、温暖着你我。他们是一群为声音而生的人,也是一群为声音而活的人,他们可称作配音人、朗诵人、播音人、说书人……他们以声音示人,常把自己渺小于幕后;他们以声音立身,常不求显达于当世;他们以声音为傲,扬名与否实不重要,露脸与否我不在乎,而这样的声音俨然成为他们的生活乃至生命,为之奋斗、为之甘苦、为之献身而不悔。而这样的生活即是他们留给世界最好的声音、最美的面孔。

由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的“声”字,便可见祖先对声音的认识,形象而生动,充满7创造的乐趣和诗意的美感。甲骨文之“声”字,如同一幅画,以形释义,“中”为绳结,表示悬吊;“厂”,即“石”,石磬;耳,为听,表示倾听石乐器的乐音。造字本义: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有的甲骨文加“支”,表示古人悬吊石磬,敲击奏乐;加“口”(说话),明确听觉来源。篆文将甲骨文悬挂的石磬写成“穴”,表示石磬为有孔洞的石器,并省去“口”,突出“耳”。《说文》:声,音也。《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声音之于人类,有如一体之生命。失去声音,交流将变得不再顺畅;失去声音,许多艺术将不复存在;失去声音,生活将黯淡无光。

声音为文字插上翅膀使其成为语言,更利于人类的交流沟通。王力先生说:“声训在汉代成为一种风尚。”声训萌芽于先秦,本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刘熙的《释名》。

自古以来,中国人总是对声音格外敏感,为之动情,为之着迷,咏之叹之,不吝赞词。唐代诗人卢仝说:“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大诗人白居易更是写尽声音之美、声音之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乐声、风声、雨声、泉声、一切自然之声,古人都力之神魂颠倒;而歌声、人声之美,语言、诗赋之妙,古人亦常咏之叹之。《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辛弃疾词云:“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卢延让诗云:“吟安一个宇,拈断数茎须。”刘禹锯有言:“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本文将沿着历史、人生、艺术的脉络,为您揭秘曾经神一般存在的“上译人”,重温那些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声音”背后的传奇故事。

猜你喜欢
乐音甲骨文古人
乐音疗法与疗养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那一刻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一段乐音的“诞生”
古人的过年诗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